海天號在高雄待了三天,沒有遇到期望中的土著帶路黨,李子平因為時間有限,沒有再多逗留,拔錨起航繼續北上。
經過一天的航行,當晚夜泊台灣本島以北68海裏處的福建海壇島。海壇島是中國第五大島嶼,南北最長約27公裏,東西最長約18公裏,麵積309平方公裏。
根據大圖書館提供的資料,海壇島從宋代開始就有了開發,而且更讓人意外的是宋代在這裏設置過牧監,專門放牧馬匹。可見此地的水土氣候適宜馬匹生活繁衍。
海壇島在明代已經有四五萬的人口,就規模來說,比他們經過的南澳島還要大。海天號在這裏花了二天時間進行考察,和在南澳島一樣,他們一登陸,島上軍民就戒備森嚴,但是無人試圖驅逐或者消滅他們。任他們在島上遊蕩。
海天號在六月二日進入了杭州灣。在海寧附近下船錨。第二天天一亮,李子平就指揮海天號靠近鱉子門,準備進入錢塘江。按照計劃。海軍要求海天號勘探出錢塘江中的航道,以備需要時候海軍艦船直接駛入錢塘江。
錢塘江入海口江道主槽曆史上曾發生多次變遷。最大變遷正發生在明、清之際的“三門變遷”。
曆史上在南岸蕭山龕山與北岸海寧之間,先後有三條入海通道,稱之為“三門”:龕山與赭山之間江道寬約6.2公裏,稱南大門。兩山對峙如門,古稱海門。龕山之旁有一小山,形如鱉,又置海門之中,所以又稱為鱉子門。赭山與河莊山之間江道寬約1.7公裏,稱中小門;河莊山與北岸海寧海塘之間江道寬約10.5公裏,稱北大門。江道主槽變遷經曆先走南大門,二走中小門,三遷北大門3個時期。海天號來到這裏的時候,正是江道主槽通過南大門的時候
鱉子門地形險要,為群山山夾一江的險要之地。在明代是杭州防備倭患的第一門戶。控製了鱉子門,就能防止海上的入侵者請入杭嘉湖地區。嘉靖年間,浙江設置六衛備倭,這裏由海門衛負責防禦。
李子平不知道鱉子門一帶有多少防禦設施――他倒是不擔心明軍的火力,而是擔心不清楚當地的航道狀況,萬一在江麵上擱淺,火力有限,兵力不足的海天號就會成為刀俎下的魚肉。
因而李子平十分小心,接近鱉子門的時候便已經全艦戒備,同時將船上的劃艇和小發艇全部放下,劃艇在前頭測水領航,小發艇在四周來回巡弋,掩護船隻航行。他小心的命令保持鍋爐的氣壓――江海口的水流變幻莫測,水文資料不足,又沒有足夠機動力的話很容易擱淺觸礁。
根據偵察和搜集來得情報資料:鱉子門是有明軍的,還有堡壘和炮台。海天號的突然出現引起了周圍的全麵告警。但是和沿路行來的狀況一樣,沒有任何明軍水師的船隻出來試圖驅逐他們。顯然明軍對海天號這樣典型的歐式船隻是有戒心的,他們在多年和這些歐洲海盜商人打交道中知道這些船的火力優於年久失修的水師船隻。因而他們秉承以不變應萬變的政策,緊守堡壘,絕不出動。
錢水協帶領小隊進行了試探性的登陸,在深入海岸大約二公裏之後,沿海的幾個村落已經走逃一空。
“他們跑得很快――”錢水協大失所望,本來他還指望抓幾個人,征收“合理負擔”,結果村裏什麼人也沒有,看得出來他們的走得很匆忙,連養得豬、雞鴨都沒帶走。
柳正說:“要不咱們把雞都抓回去……”在海上漂得久了,一直吃得是草地口糧,除了有時候能遇到些漁民向他們兜售蔬菜和雞蛋之外,很久沒吃到新鮮的肉食了。弄幾隻新鮮可口的草雞,吃起來一定味美可口。
“那咱們不就成日本鬼子了。”錢水協搖頭――這是犯紀律的事情。征收合理負擔是有政策有手續的,現在他們私拿東西就是盜竊,性質相當嚴重。
小隊繼續前行一公裏,前麵隱隱約約的人聲嘈雜,錢水協命令停止前進,派人去偵察,不一會偵察兵回來報告:前麵不到一公裏的地方聚集了一千多名武裝人員,大約是本地的官兵和鄉勇。不知道是準備死守還是打算一鼓作氣的衝過來消滅他們。
錢水協決定撤退,他們的任務是試探本地的防禦,而不是靠著二十個人攻占海寧。他下令全體往後轉,向海邊的劃艇撤退。
但是這時候,忽然傳來一陣急促的鑼鼓聲,接著著是上千的人的嘶吼聲。錢水協知道敵人顯然是準備追擊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