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節 小三峽(1 / 2)

索普心中暗暗高興,廣東的糧食一直不能自給。原本他就計劃通過廣西來獲取糧食,不過對廣西到底能運多少糧食來心中完全沒底。現在看來廣西糧食不但能夠外運,數量亦不少。至於食鹽本來元老院經濟的重要支柱。一旦占領廣東,廣東的各個鹽場就等於都落入了元老院之手。貨源不虞匱乏。

他情不自禁的點頭,說了一個“好”字。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陳洪義見他麵露微笑,似乎十分高興。不知道那句話中了他的意,隻是陪笑。

接著索普又問了許多航運上的事情,他言語和氣,談話氣氛很是輕鬆。陳洪義知無不言,這一聊就到了深夜。耳聽得譙樓上已經敲了三鼓,索普才發覺夜深了,這才讓林銘將陳掌櫃的送出去。

陳洪義臨下船的時候忍不住問林銘:“這位老爺是誰?”

林銘不答,隻說:“老陳,你這是中了頭彩啦。”說罷笑而不語。

陳洪義哆嗦了下,回家去失眠了半宿,連“太子”這個詞都闖到了腦海裏。

第二日一早船繼續上行。進入肇慶府地界。此地江麵尚且開闊,雖然逆水行舟,槳櫓並用,有風的時候掛帆,尚可勉強行船。過得幾日,兩岸漸多山嶺,水流湍急,行船愈發困難,時不時要背纖才能上行了。

這一日,船隻進入了羚羊峽,這裏便是所謂的“西江小三峽”所在了。亦是肇慶與三水間的重要通道。從這裏開始,旅行者便離開了廣闊的珠江三角洲,進入了粵西山區。

羚羊峽峽口南北兩岸都有山寺,兩寺隔江鼎立,僧侶隔江呼喚,聲蕩江峽,頗有情趣。

待到夜幕降臨,漁船在水汊中泊舟過夜,有江風漁火,夜半鍾聲之雅趣,所以這裏是曆代文人墨客來往肇慶的必遊之地。

此地地勢險要,是進入珠三角的咽喉要地,清代曾經在這裏設過海關,桂係軍閥在此地修築過控製江麵的炮台。

如果廣東或者廣西的明軍要阻止伏波軍西入廣西,肇慶小三峽必然是他們選擇的防線。不過他們能使用什麼手段呢?如果用火炮的話,南北兩岸設置紅夷大炮倒是可以封鎖江麵,但是抵擋不住伏波軍的炮擊和海兵登陸突擊的,要說沉舟阻塞江麵,這裏的水又太深了。

在西江小三峽之中,羚羊峽山最高水最深。它由羚羊山和爛柯山夾西江而成。爛柯山主峰爛柯頂海拔904米,峰巒疊嶂,怪石嶙峋。羚羊山主峰龍門頂高615米,山高坡陡,緊逼江岸。綿延起伏翠綠的群山蜿蜒傾瀉於峽穀之中,以其險、奇、峻、秀稱雄於三榕峽、大鼎峽之首。

船隻一入峽,江麵陡然收窄,從近千米收縮到三百多米。水勢湍急。峽路極險。索普見船隻行動緩如蝸牛,再看纖夫登山背纖,弓俯著腰背,一步一個腳印攀樹木、沿著峭壁陡崖上纖道蹣跚而行,不由得心情焦急:這羚羊峽水路不到十公裏,逆水上行就要花三天時間。

因為他們是“官船”,與他們結伴上水的民船有十幾條,因為重載的關係,上水的速度還要慢,索普估計他們走完起碼也得四五天。

“想不到如此的交通要道,竟無半點道路建設。本地官府和百姓到底幹什麼吃得?”康明斯看到身體近乎平行於地麵,掙紮著在纖路上背纖緩步前行的纖夫們,不由說道。

“這你可就錯怪他們了。”索普看著石灘上喊著號子掙紮前行的纖夫們,“西江三峽有棧道就是從明朝開始的。這峽路原本是根本沒有道路的。全靠了明代幾次鑿路架橋,才算有了基本能夠通行的棧道的。要不然纖夫隻能在半山腰上的峭壁上背纖……”

康明斯咂舌,在這種地形上背纖?光爬上去不掉下來就很好……

“這是高要人陳一龍主持的,萬曆末才修成的。”林銘趕緊來湊趣,“叫‘峽山旱路’,修築十分不易。平日裏也就是纖夫才走。”

康明斯看著懸崖峭壁間時隱時現的簡陋道路和橋梁,對“古代社會低下的生產力水平”有了更直白的理解。

“這裏的水很深,三千噸的輪船直到肇慶一點不難。”索普說,“隻是下遊有淺灘,都得挖掉。”

“工程太大了。”康明斯雖然不搞工程,但是作為戰勤參謀,對工程量還是有相當識別能力的,“部隊單獨幹幹不下來,得執委會組織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