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節 傾銷店(1 / 2)

傾銷店實則就是清代的爐房,各種弊端自然也是一樣少不了。什麼剪子吃銀子、抹油蠟、平碼、升色、加稱不一而足。不過這也還在一般商民容忍範圍之內。何況開這種買賣並不容易,事關錢財,沒有大門檻,硬背景開不了,還得有很強的鑒別能力,灌鉛元寶這種東西曆史源遠流長,在沒有破開之前是很難鑒別出來的。現實中有時候又不能將元寶剪開,全靠傾銷店夥計掌眼。

廣州城裏的傾銷店並不多,字號最老,招牌最亮的是“聚豐號”。這家傾銷店是地道的百年老字號,當年佛朗機人來做生意,拿出來的付賬的十字銀餅據說就是他家主持看色的。不但城裏許多大字號商戶在他這裏傾銷銀錠,廣東的布政司的庫銀也大多是出自他家。

傾銷店的門臉不大,還沒到門裏麵就能趕到一股熱浪撲麵而來。雖說銷金化銀是在門臉後麵的工場裏作得,其實也就是前後屋那點距離。起不了隔絕熱氣的作用。

傾銷店的櫃台比一般的店鋪要高,但是又不如當鋪那麼高到要舉起胳膊才能夠得上的。一是為了讓顧客看到裏麵剪銀子,化銀子的場麵,免得有糾紛,二來防止強人躍身翻入櫃台搶劫銀子――所以店堂內不設其他大店鋪內常有的招待客人的桌椅。

今天在櫃麵上掌事的是申老掌櫃的兒子小申掌櫃。他打小脖子有些歪,人送外號“申公豹”。別看“申公豹”年齡不大,看色的眼力卻不下於乃父,大多數銀子他隻要一入手看一看便能說出大概的成色來,八九不離十。

小申掌櫃正在櫃麵上忙碌。傾銷店的生意是很忙的。銀子在流通過程中越剪越小,到最後就成了一堆成色份量都亂糟糟的碎銀塊,不管是盤賬還是支付都非常麻煩。所以每隔一段日子各處商戶都要將收到的散碎銀兩送到鋪子裏來鑄錠。衙門裏收到的各種散碎銀兩也得來改鑄成官錠。

瞧見有澳洲人的“官差”到來,“申公豹”趕緊上來迎接。

“……不知差官到小店來,有什麼事情要小店效勞的?本店傾銷,看色特別克己……”

李子玉說不用客氣,我來這裏是為了請你們鑒定銀錠的來曆,順便再看看成色如何。說著就把銀錠拿了出來。

“申公豹”接過來一看就覺得有問題,為什麼呢,因為這銀錠上的字號他不認得。

照規矩,隻要是傾銷店出來的銀錠都會有鑄上本店字號和銀錠成色。這相當於商標,也是一種信譽的保證。但是這十兩的錠子上鑄的字號他卻沒聽說過。

當時的社會上的傾銷店是不多的,銀錠流通很少的小地方不用說是沒有的,隻有在大商埠和行政中心才有傾銷店。就整個廣州府來說,也隻有這府城裏和佛山鎮有傾銷店,大小同業不過十五家。就算放到全國,傾銷店也沒有多少家。所以傾銷店的掌櫃夥計大多能通過辨認銀錠上的字號看出銀錠是在哪裏鑄造的,知道該字號的信譽如何。

信譽好的字號,商鋪和百姓見了樂於使用,若是信譽一般或是字號很陌生,收到了這樣的銀錠,就不大放心,要來傾銷店或者錢莊當鋪之類的地方請夥計掌眼看色了。

字號既然如此重要,便有不法之徒偽造知名傾銷店的字號戳記,偽造銀錠這種事古已有之。各家字號為了維持信用起見,便於同業鑒定,戳記上各有暗記,外人瞧不出來,真假同業一看就知道。

銀錠上的字號叫“三江茂”,小申還是頭一回見到。就廣州城裏來說,除了大小同業鑄的銀錠,外來的銀錠要麼是兩京的,要麼是蘇州、杭州、漢口、九江等大商埠熔鑄的。基本上這些銀錠的字號小申掌櫃都知道。唯獨這家沒見過。

陌生的字號往往蘊含著風險,小申掌櫃不得不慎重起見。

“這銀錠的字號,小店從未見過。”小申掌櫃說道,“應該不是本地的同業所鑄。亦非本地常見的外地字號,大約是哪一家外地的新同業傾銷的。”

“成色如何呢?”

“申公豹”端詳著銀錠,上麵的成色標得是九三五。這大致符合他看過去第一眼的印象:這銀子絕非足色。放在戳子上一秤,份量倒是分毫不差。m.X520xs.Com

“差爺,這銀子就這麼瞧著,九三五看色沒多大問題。”小申掌櫃說,“不過,總覺有些不妥之處,不知可否容小店將這銀錠夾開仔細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