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九十九節 元老院的曆史(1 / 2)

廣州市行政管理學校就設在貢院內。貢院裏除了考試的號棚,在“天開文運”牌樓北麵的是貢院的“公堂區”,有至公堂、戒慎堂、聚奎堂為軸心有一大片建築,可以利用起來。

為了方便出入,廣州市行政管理學校的大門利用的原貢院的北門。因為袁舒知他們順著指路牌繞了一個圈子才算是摸到門檻。

貢院的建築物雖然占地麵積不小,但是合用的並不多:建築物的曆史都在百年以上,屋頂漏水,牆體發黴到處可見,不少建築還有“危房”的嫌疑。按照元老院的標準,隻能算是勉強湊合一下。

辦培訓這件事在舉辦警察培訓學校的時候已經有了定例,所以這回也不麻煩,隻是將廣州警察學校的行政服務班子分了三分之一過來作為骨幹,各種章程規矩抄過來略加改變就成。張允冪倒做了一個現成的掌櫃。

這次公務員考試應考的1899人,進麵試的501人,因為正是用人之際,標準堪稱寬鬆,因而麵試階段也沒淘汰幾個人,最後政審和體檢階段又刷掉一些人,最終到學校報到入學的一共456人。

這456人,堪稱老的老,小的小,袁舒知這個五十出頭的還不算年齡最大的,尚有比他年齡還大的――據說是精通天文曆算的。

雖說強調體能訓練和軍事化管理,但是到這些人多是城市小市民出身,和招募來的警察不同,許多人年齡大,身體也不算太健康,所以一開始沒有大搞軍事化訓練,跑步上操一律不幹,先是分組。

這分組也有講究,首先是按體檢結果,有需要治療疾病按照病種分為幾個小組,這其中又以疥蟲感染為大頭;還有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缺乏引發的各種病症的,全部予以突擊治療。

按照林默天在廣州行醫的經驗,本時空的許多疾病都來源自環境衛生太差和營養不良上,所以第一步就是把他們的病治療好,培養好的衛生習慣。同時通過提高夥食標準把他們的身體養好,不然下一步什麼都談不上。

所以培訓照舊是封閉式的,夥食由學校供應,按照陳思根製定的營養標準,按照年齡和身體狀況,定時定量的供應夥食。肉、蛋、魚、蔬菜……都有充分的保障。

“這待遇,大概也算是歸化民裏少有了吧。”張允冪瞧著這安排就覺得稀罕。要說吃營養餐,發動機行動收容來的難民也有這個待遇,但那是死亡線上掙紮回來的饑民,和這夥窮酸還不一樣。

“不把身體養好,別說跑步,就是上課估計都得打瞌睡。”林默天說,“他們和農民、和一般的城市平民還還不一樣,過去多少有些家底,家裏供著念書,沒有受過勞作的鍛煉,反而讀書把身子給讀廢了……”

沒有健康問題的幹部培訓生們則按照預定教學計劃,首先進行軍訓,執行“軍事化管理”,一來建立他們的服從意識和團隊精神,二來充分的鍛煉身體,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供元老院驅使――元老院的公務員可沒什麼朝九晚五的工作製度,一周七天,一天12小時的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公務員培訓的教材,由各個口各自編纂,指導思想是以工作實務是為中心,不講理論,重點傳授具體的操作流程和文書格式――傳統的胥吏之所以能把持政務,就是因為他們熟悉辦事流程和公文格式。元老院裏公務員出身的元老們一致認為:基層的公務員,關鍵是要會“照章辦事”。至於決策管理這些,那是中高級級別幹部才需要考慮的事情。WwW.com

統一的教材也有,那就是基本文化課、常識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基本文化課,實際就是用簡體字和白話文來取代這些舊讀書人所習慣的行文寫字習慣――元老院既然大力提倡這兩者,自己的幹部當然要身體力行。特別是明代的白話文和現代白話文還有很大的不同,也要重新進行教育。

常識課程自不必說,無非是些簡單的自然科學道理和衛生常識之類,這也算是培訓中的長期項目了。

思想政治教育就複雜多了,在元老院內部多有爭議。特別是要向公務員們明確闡述元老院的“國體”、“由來”、“立國宗旨”等等,這套東西真理辦公室經過多年修改,在元老院的爭吵多次之後定下了基本文稿。

由於這涉及到國體,所以元老院上層對這套材料,特別是“大宋澳洲行在”的由來和曆史等等的指示是“宜粗不宜精”,以免將來出現難以修補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