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二節 分類機(1 / 2)

馮珊的臉變得更紅了,老師的話她雖然隻能聽得半懂,但是也大致明白其中的意思。而且,她還敏銳地察覺了老師最後的話裏麵另外的意思,於是她把自己本來想問的最後一個問題吞了回去——她已經得到答案了。

原本她想就自己和學弟之間的聯係和來往做一個解釋,但是現在想來已經用不著了。原本困惑又緊張的心情一下放開了,忽然感到這世界盡然這麼寬廣。她後退了一步,深深的鞠了一躬:

“我沒有問題了!我去把分類機測試要用的戶籍材料再整理一遍!”

第二天,李加奈特意提早到了車間倉庫,打算把昨天朋友拜托查詢的戶籍資料找出來。可是看到一疊疊擺放整齊的戶籍信息表,她卻傻了眼——以前這些材料都是按照公社和戶主姓名排列的,一家人的卡片都在一起。現在卻變了,被整理成按照原籍和職業排列了,每一疊旁邊還細心地寫著原籍是哪,職業是什麼,人數……等等信息。

這裏有臨高和瓊山兩縣部分地區的超過一萬人的戶籍資料,上哪兒去找加來公社林光輝家的戶口?

這時馮珊睡眼惺忪地走了進來,李加奈連忙問道:“小馮老師,這些表格……順序怎麼都變了啊。”

“哦,今天要測試分類機的樣機,老師說除了以戶籍所在地和姓氏分類之外,再用原籍和職業兩類信息對卡片分類。因為每個公社的人數和每個姓氏的人數以前都統計好了,所以昨天他讓錢羽之重新整理了這些戶籍資料,準備用來驗證今天的分類結果的。昨天晚上……嗬欠……我又查了一下每疊的張數標上去的……查到半夜……”

“啊,對了,你今天要查那戶人家的情況。”馮珊想了起來。

“是啊。錢羽之這呆子……都沒和我說一聲。”

說著,李加奈突然想起昨天她也喝了不少酒,回到家就睡了一覺,然後晚上又窩在房間裏整理記錄白天聽到的一些信息,並沒有和隔壁房間的錢羽之見麵。早上起來時她還發現門口放著一個暖水瓶和兩塊薯粉餅,上麵夾著昨天晚上錢羽之給她留的字條。

“這怎麼辦?”李加奈有些著急。

“……”,馮珊還沒來得及回答,就見馮諾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

“老師早。”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

馮諾隨意說了聲,“好”。然後馬上說道,“這些資料整理完了嗎?快搬到外間去,分類機的樣機馬上就裝好了。”

說完,他又走了出去。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隻好開始把戶籍資料往外搬。

“一會兒測試的時候和老師說說,用機器查一下,應該沒問題。”馮珊悄悄地說。

好幾個歸化民工人正圍著滿地的組件忙碌著,馮諾和攻關小組的好幾名元老站在一旁指點兼聊天。

“我還是覺得應該設計成轉盤式的,搞個10格大轉盤。轉盤上裝幾個簍,分類機感應到哪個孔,就把轉盤轉到對應的簍上,將卡片丟進去。”一名元老說。“現在你這個設計相當於10套串聯的讀卡係統,每套係統才連接1個繼電器,穿孔的就橫推到側麵的卡袋裏,沒穿孔的繼續走。這樣每個讀卡單元隻用來檢查800個孔位中的一個是否穿孔,效率太低。”

“我記得製表機的讀卡是每秒1張吧。”又有人說道。

“嗯,還要長一點,1點幾秒吧。這次的讀卡裝置用了鍾博士新設計的結構,估計能控製在1秒以內。”

“那還是太慢了,1張卡的分類需要10秒鍾。”

“老梁,你又忘了,上回和你解釋過一次。第1張卡片傳到第2套讀卡機構的時候,第2張卡片就可以傳到第1套讀卡機構了,實際上還是每張卡1秒鍾。”

“哦,哦,對。”

“速度還算可以,還是每小時3000多張。”

“我看太快也沒必要,萬一繼電器還是適應不了怎麼辦。”孫立瞥了一眼正在安裝繼電器的錢羽之。

“這次沒問題了,這段時間我們給繼電器改進了設計。”馮諾連忙說道。

“新的繞線機什麼時候能到?現在的設備繞0.1mm線總是有些問題。”他又問孫立。

“大概還要一周。”孫立回答。

標準件廠最近出品了0.1mm線徑的紫銅線,電子設備車間也馬上在其基礎上製作了一批漆包線。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一部分控製用繼電器的體型顯著縮小了,反應也更加靈敏。

“計數器的數碼輪用的是什麼材料?”鍾博士問。分類機的每個卡袋處安裝了聯動的計數器,反正又不費事,原理和製表機是一樣的。

“高碳鋼吧。”有人回答。

“計數器用的這種輪,不需要太好的材料。現在的設計裏,這種數位輪與上下級沒有機械接觸,僅有電接觸。我們可以將其做成可快速替換的模塊,如果壞了,拔下來換個好的上去就行了。這樣維護起來比較方便,也節省昂貴的材料。”鍾博士又開始推銷他的模塊化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