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八十九節 兩個關心歸化民婚姻問題的元老(三)(1 / 2)

“嗯嗯,然後呢?女人的來源呢?”

“你看,你這話就很不正確,到元老院第一讀就會被女元老批臭。”王君說,“不要這麼直白,更不能提性別問題。‘歸化民職工的老婆’要換成‘歸化民職工的配偶’――配偶男女都可以指代,女元老聽起來就沒那麼刺耳了,而且這個提案也不是光為男職工服務了不是?”

杜易斌心想這彎彎繞我可搞不來,看來以後還是回家養雞養穿山甲是正經。

“至於你說得配偶來源:女囚就不用想了,上元老院一討論非撕逼不可,搞不好得撕上幾個月;清節院是個可靠的來源,但是人數不會多;至於從國外輸入女人,你說印度越南都可以,不過這事得五道口肯批才行――要花錢的。”m.X520xs.Com

“這麼說事情是很難辦……”杜易斌頓時消沉起來。《啟明星》上最近幾期上都有關於財政問題的文章――總之就是“困難”。

“所以我們要立足本地嘛!”王君趁機開始兜售自己的方案,“廣州好幾十萬人口,適齡單身婦女的絕對數字不會小,我們多搞幾次集體相親,不就行了?別說小張,就是劉翔、元老院的大佬們也說不出個‘不’字。你看我們又是婚姻自主,又是移風易俗,又是解決職工的生活困難……”

“可是殘疾歸化民這麼辦?”杜易斌趕緊攔住了他的發揮,“相親的女人能瞧上他們?”

“老大!這個時代的婚姻觀念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對於大多數中下層婦女來說,擇偶主要考慮男方經濟能力,而不是小鮮肉。兩情相悅,郎才女貌,那是吃飽了飯的小姐才能考慮的。”王君說道,“殘疾歸化民隻要有合適的收入,自然有女人會願意跟他――財金口不是批複說可以給殘疾歸化民結婚以特殊補貼麼?”

“好吧,”杜易斌被說服了,“可是哪些人願意來呢?我們總不能到大街上去拉女人來相親吧。”

“所以你才會盯著那些女囚是吧?”

“沒錯。”

“女囚的思路挺好,就是不現實。我覺得你忽略了一個更現實的大資源。”

“什麼?”

“妓女。”

“妓女?”杜易斌做夢也沒想到王君會提出這麼個建議,他馬上不以為然的搖頭,“你這才叫不現實――當妓女的都是好吃懶做的,而且她們的生活水平:穿金戴銀,吃香喝辣的,還有丫頭老媽子侍侯,自己還都喜歡搞個琴棋書畫,別說殘疾歸化民了,就是我們這樣的元老她們都未必看得上哩。”

“你不能拿董小宛這類的高級妓女當成妓女的全部,”王君笑了,“大部分妓女還是過得水深火熱。前些天的《啟明星》你看了嗎?”

“沒看,咋的。”

“上麵有一篇《廣州整頓風化業》報告,裏麵做了很詳細的調研,特別是說到雖然我們現在允許妓女‘自營業’,打擊妓院黑惡勢力,整頓營業環境之後,但是本地妓女中還有是七成以上表示希望從良,而且剩下便是打算繼續幹得妓女中,很多人是因為出身樂戶或者疍戶,沒有其他謀生手段,如果有合適的謀生手段就願意另謀出路。真正想幹這行當的,大概不到一成。”

“這麼高比例?”

“沒錯,”王君點頭,“我看統計數字,廣州城裏目前持有黃票的妓女大概有一千五百人以上,就算有七成的妓女打算從良,至少也有一千人。”

“這個……我覺得是不是有些……”杜易斌說,“妓女的話,歸化民願意娶嗎?這可是17世紀啊!”

“本時空我不知道,不過在舊時空,五十年代取締妓院,妓女解放之後大部分都組織了家庭。不論是什麼時空,貞節觀這種東西隻有在中上層社會才有市場,普通的勞動者能娶到老婆就不錯了,沒那麼講究。”

形成共識之後,雙方分工,由王君去負責說服廣州市的相關領導,給相親活動“開綠燈”。相親也好,結婚也罷,都是需要投入場地和物資的,必須得到地方實權派的支持。王君其實並非能說會道的人,但是他在工業部門工作,又負責著蒸汽機維修,屬於硬邦邦的“技術幹部”,地方元老本著“關鍵的時候能派上用處”的原則,一般都是比較客氣的。

至於杜易斌,則去負責說服收容所的婦女“主動選擇”殘疾歸化民。

說起來,要解決婚姻問題的“殘疾歸化民”並不比當年民政部門為誌願軍傷殘軍人“找老婆”困難,元老院的大眾醫療水平十分落後,物資嚴重短缺,即使到了現在,傷情嚴重的傷員基本上活不過下來。所以殘疾歸化民中很少有嚴重到“生活不能自理”程度,多為肢體殘缺,相對而言難度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