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節 困難重重(2 / 2)

戰利品裏雜七雜八的物資倒是不少,但是多的是刀槍軍器,對他現在的困境一點幫助也沒有――刀槍他用不了這許多,大明的火器元老院也看不上眼。看來看去也就是明軍拋棄的船隻還有些價值,至少可以用來修複浮橋。

他盤算著哪些東西可以用,哪些事情要盡快辦理,一邊想一邊寫,時間久了覺得頭疼,起身轉了一圈,忽然想起了女刺客,叫來了趙豐田:

“那個女刺客怎麼樣了?”

“押在府牢裏。”趙豐田說,“據衙役說性子特別剛烈,抓到之後就想咬舌,後來路上又想撞牆,這會枷在牆上,連嘴裏都塞上東西了。刑房書辦請首長示下,怎麼處置?”

這種事隻要派負責治安的歸化民幹部去辦就是了,要說重要性無非是挖掘下幕後有沒有“反元老院團體”的存在,嫌麻煩的話直接處理也可以:無論是就地處決還是放寬一線押送臨高去“勞動改造”,都是一句話的事情。

不過呢,解邇仁的記者本能複蘇了:這事情背後肯定有大新聞!他的鼻子似乎嗅到了重大社會新聞的臭味,全然不顧自己就是當事人之一。

“不,我要親自審問!”解邇仁斷然道。

除了本性難改之外,這多少也包含了他想用熟悉的東西衝淡下眼前的苦悶情緒的意圖在內。

“是,我這就去叫人帶她過來!”趙豐田久在元老們身邊工作,對首長們突如其來的主意已決習慣了。“首長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幾乎成了一種老歸化民的迷信。所以他沒有任何置疑的轉身去辦了。

解邇仁叫住了他:“我到牢房裏去審,不要帶過來。”

這裏已經改成了辦公室,到處是文件和地圖,讓犯人和留用的衙役進來並不合適。解邇仁這點保密意識還是有的。

趙豐田當即在前引路,將他帶到了府牢門口。

梧州府牢其實就在府衙的西南角――全大明的府縣大牢雖然規模和建築質量參次不齊,但是在形製上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具體來說都是按照朱元璋訂出的衙門的形製建造的。梧州府衙也不例外。

別看一般的民居多是木結構或者竹籬笆糊泥土,這大牢和縣衙門卻是一個待遇,都是過刀手工青磚所砌,十分考究。牆體更是高大結實,年深日久,更是顯得十分陰森。

府牢的大門便是一間硬山式瓦房,麵闊三間,進深一間,坐南朝北。中間一間為大門,兩側兩間為直欞窗。這裏是牢房的入口,又是看守人員的坐班辦事的地方,所以亦叫“過廳”。

過廳裏,牢房班頭和牢子已經得到消息,一個個都換上了整齊的衣衫迎候,見解邇仁過來,齊齊施禮。

解邇仁擺了擺手:“不要多禮了,刺客呢?”

“就押在後麵的死牢裏。”班頭踏上一步,畢恭畢敬的稟告道,“這女子十分剛烈,幾次意圖自盡,隻能將她枷著。請老爺示下,在哪裏審?”

解邇仁看了看這過廳,地方不大,東西兩間因為是牢頭辦公值班之地,更是不便。他想起看京戲《蘇三起解》裏有獄神廟,既是廟,至少也有一間房子,倒是可以用作審訊之用。

“我聽說監獄中有個獄神廟,便在那裏吧。”

牢頭一愣,陪笑道:“獄神廟自是有的,隻是……隻是……地方太小,不太方便……”

這下,反倒惹起了解邇仁的疑心,他本來也沒來過監獄,此刻有心要看一看,便道:“小怕什麼?不合適再換就是――前麵帶路!”

牢頭見他意已決,不好違拗,當即在前麵引路。

過了過廳,卻是一個狹長的院子,兩邊東西各有一排牢房,中間是一條甬道,不過2米寬。整個院子上麵真所謂隻有“一線天”。走在甬道上說不出的陰森壓抑。不時可以嗅到潮濕的惡臭。

班頭說這裏便是關押普通囚犯的牢房。兩邊各有八間牢房,此刻因為破城前官府已將所有囚犯釋放,所以牢房都空著,解邇仁一時好奇在門口張望了下:牢房的麵積極小,進深不過1.5米,寬不過2米。

---------------------------------------------------------------------------------------

下次更新:第七卷-廣州治理篇344節

。您提供大神臨高啟明的文德嗣蕭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