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節 質子(1 / 2)

臨高這地方彭壽安是知道的――澳洲人的老巢。去臨高讀書說得好聽,不就是要讓他兒子做人質嗎?莫說是到臨高,就是要他送孩子去廣州他都不願意――這一去哪裏還出得來!

自己和老妻是人到中年才有了個寶貝兒子,擔驚受怕的養到九歲。指望著以後為自己養老送終。真要去臨高,也不知道幾年才能再相見,就此永別也未嚐可知……

彭壽安顫聲道:“下官這幾年雖然沒有大貪大惡,但也多多少少收了幾千兩銀子的好處,這筆銀子下官全數退還,還有自宦囊積攢的一點薄產,都情願獻給元老院,求大人放過我家小兒。”

“元老院不求人人都能出淤泥而不染,何況你過去是明國的官兒,與大宋無幹,你在陽山名聲尚好,所以我也不追究這些往事了。銀子,你自己留著便是。我也是支持的。但還是那句,你兒子該是讀書的年紀了,去臨高好好深造,將來做我大宋的棟梁。”

這是毫無商量的餘地了,彭壽安再也顧不得“斯文體麵”,噗通一聲跪了下來,咚咚地磕了幾個響頭,哀求道:“小兒年齡尚小,請大人寬限幾年!”

黃超見這半老頭子為了兒子居然不惜下跪懇求,心裏不覺慨然。,忙扶起他來:

“哎,哎,何必如此!何必如此,他隻是去上學,又不是去什麼龍潭虎穴――臨高本地的孩子,七歲就要上學了,有的沒有父母隻能寄宿在學校。再者,以你的身份,你家孩子到了臨高,我們也會派好好照應的。”

彭壽安知道自己兒子是免不了當人質的命運的了,此時他已經是淚流滿臉,道:“我兒年紀尚小,懇請大人遣幾名得力可靠的家人隨其一同前往臨高,也好有人照顧小兒。”

“在臨高讀書,過的是集體生活,住有宿舍,吃有飯堂,不過孩子既小,要有人照顧也是理所當然的。本來是應該讓你去送的,一來好讓你放心,二來你也好看一看我元老院治下的民安國富景,不過陽山現在百廢待興,實在離你不得,你就找幾個可靠的人去送一送――你妻子若是願意去,也無妨,至於其他的,我自會幫你安排好。”

彭壽安心道這下不光是兒子要陷進去,連老婆也跑不掉了。再一想自己身在不測之中,周邊又到處是土匪流寇,就算這黃元老此刻放他們全家自行離開,他們也不敢上路。臨高雖是澳洲人的老巢,到底還是一方平安之地。

自己反正這個“附逆”的罪名跑不掉了,想跑路又不敢,心中糾結萬分,他低頭道:“謝大人恩典。”

“你選一下要送去臨高的家眷仆役――我勸你不要帶太多仆役,臨高有奴仆稅,帶多了都繳稅,你那點銀子都填不了。與你老婆說,到了臨高,且先買房,不拘哪裏先買了再說。不然怕是連租房都租不起……”

“多謝大人關懷。”彭壽安心裏極亂,不知道老婆孩子這一去禍福如何?手下的家仆雖有幾個,靠得住的隻有一個老仆――身子還不大好……

黃超見他麵色沮喪,安慰道:“你也別太傷心,你家兒子是去讀書,過年的時候總會回來看你便是,等局勢安定了,也可以批你假去臨高看他。”

早在陵水的時候,黃超就搞過幾次半強迫地讓當地實權人物的兒子兒女去臨高讀書的事。一旦質子輸誠之後,泰半也就不敢妄動。最重要的是,質子到了臨高,幾乎不可能不被這樣的“大千世界”所改造,用不了半年一年,便和家裏大人的世界觀、是非觀大相徑庭,學成歸來的二代們大多元老院的忠實擁護者,即使不是擁護元老院,至少也擁護元老院的生活方式。而且二代們學習一二年回來之後,學問見識都遠超寨內子弟,由此造成他們的父兄話語權大幅度上升,於是寨中稍有頭臉之人,都爭先恐後要送子弟“留學”。在黎、苗寨內推廣新式教育便水到渠成。

原本他並不急於要做這些工作――準備等環境稍微安定之後再辦,但是彭壽安投降之後態度曖昧連帶著許多投降的官員都有些磨洋工的意思。WwW.com

當初留用這批人,無非是因為他們對本地情況很熟悉,有相當大的利用價值。如果都這種態度,這留用就毫無價值了。

相比之下,周良臣雖然投機的味道十分濃厚,但是他願意辦事也能辦事。

所以這回他決定好好的敲打一番以彭壽安為首的這批投降官吏。便下令將他們的家眷移送臨高安置。

家眷出發的日子定在三天後。黃超準他們收拾準備一下。回到住所,彭壽安就發現院子裏少了個人。仔細一看,才發現是自己的師爺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