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節 尷尬的重逢(1 / 2)

彭壽安又推薦了幾家本地有視力的大戶,其中一家是唐家。

“……唐家是祖上是唐鑒,國初帶兵南下攻取陽山。在陽山留下第五子在此開基。雖然這一支仕途上並無建樹,可是香火延續至今,聚族而居者不下數千人,是本縣的強宗大族。”

這樣的大族,又在陽山這樣地方,差不多就是“全丁皆兵”,族長一聲令下,拉出四五百人亦非難事。

蓽達問羅奕銘:“這幾家對我們的態度如何?”

“除了歐陽家之外,都不肯繳合理負擔。百般推諉。”羅奕銘說,“歐陽家老宅就在縣城內,對我們的態度要好一些。”

“我明白了。”蓽達心裏有了底。她對彭壽安說:“彭先生,這些人家,都要拜托你一一拜訪了。”

“學生去拜訪倒是無礙,隻是眼下便是去拜訪亦未必能說得動……”

“自然不會要你空手而去的。”蓽達笑了笑說,“你且等我的消息。我會給你備一份厚禮。”

這下彭壽安和羅奕銘都摸不著頭腦了,心道這女縣長兩手空空來上任,哪來得厚禮?要說縣庫裏的錢糧,亦無多少富裕。

送走了彭壽安,羅奕銘忍不住問道:“縣長!你說得厚禮是什麼?縣裏可什麼都沒有……”

“縣裏就是有,我也不能送給這些老財和族長。”蓽達說,“我們現在這個狀況,厚禮卑辭去求他們,先不說能不能求得動,就算求得動,日後這陽山縣裏到底誰說了算?”

羅奕銘鬆了口氣:看來縣長沒犯糊塗。

“可是……”

“我們現在在陽山威信喪失殆盡,這份‘厚禮’就是立威。”蓽達想得很清楚,己方現在的狀況,地方實力派根本不鳥,縱然能說動他們出力,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雖然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是後患無窮。唯一的辦法就是重新建立起威信。

“……我們現在有一支精銳部隊,應該充分的利用起來。”蓽達說,“在陽山打出我們的威風來。這些實力派自然明白跟著誰才對。”

“我明白了,蓽縣長!”羅奕銘連連點頭,“那具體怎麼做呢?”

“現在大崀圩的情況怎麼樣?”

“目前還是孫大彪的地盤,不過那裏現在就是一片廢墟了。孫大彪帶著大隊人馬在那裏紮營――他現在手裏多了不少人馬。”

“既然如此,我們先拿下大崀圩。”蓽達說。

大崀圩是通往瑤區的交通要隘,拿下之後,不但有奪取孫大彪老巢這個“象征性意義”,同時亦能起到控製永化瑤區的目的。同時控製大崀圩還有很大的經濟意義,每年光向瑤區銷售食鹽就是一筆很大的收入,控製大崀圩也等於控製了永化瑤區的經濟命脈。

“可是我們兵力不足。”羅奕銘說,“盤天順倒是多次主動請纓,說他願意回永化去拉隊伍去打孫大彪。我看可以把這件事交給他去辦。我們提供火力支援,拿下來之後就由永化瑤民負責鎮守大崀圩。”

蓽達搖了搖頭:“這事不能交給盤天順去幹,更不能把大崀圩交給他。大崀圩在我們手裏,我們才有主動權。若是讓盤天順他們占了大崀圩。主動權就在他們手裏了。不說這交通要隘上的經濟效益,他們占著這個隘口,進可攻,退可守。我們再要他們出力,就得調用重兵來威懾,或者拿出正兒八經的‘厚禮’來了。”

羅奕銘一想也是:萬一永化瑤民再次和八排瑤聯手,失去了大崀圩這個要地,整個陽山就是“門戶洞開”。

“那就叫盤天順帶著剩下的人跟著我們去打大崀圩――他既然想回去拉隊伍,不打下大崀圩,他怎麼回去?”他建議道。

“嗬嗬,羅科長。盤天順說回去拉隊伍說了多久了?”

“不少日子了,從王縣長受傷那天就開始了。”

“回永化並不是隻有大崀圩一條路吧。他完全可以帶著他的人走黎埠圩――雖說路遠些。為什麼不走?”

羅奕銘這下有些懵了。為什麼不走?似乎始終有原因耽誤了他的行程,而他心裏也不願意盤天順離開,帶走原本就所剩無幾的武裝。

“他賴在縣城不走就是在等我們給他名義……”蓽達說。

“名義?我們能給他什麼名義?”羅奕銘更糊塗了。

“就是你剛才說得,讓他出戰,戰後鎮守大崀圩呀。說不定,他還想要個大崀圩的鎮長之類的職務。”蓽達說,“這樣他控製大崀圩就是名正言順了。就不說他有沒有二心,光是每年銷往瑤區的食鹽就是莫大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