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節 儋州開發研討會(1 / 2)

距離臨高數百公裏之外,儋州灣畔,一場暴風雨正席卷大地。

奔騰的烏雲籠罩著天空,傾盆大雨夾雜著電閃雷鳴傾注在這片土地上。原本已經平整好的土地被衝毀,狂風撕扯著勉強遮蓋著物資的草簾和油布,把它們如風箏一般吹向空中。

大海也在狂風下奔騰著,衝刷著海岸線――幸好,儋州灣是個內海,海浪來到岸邊的時候已經減弱了許多,但是即使這樣,也把停泊在洋浦碼頭上的幾條H800貨輪如同玩具一般在海浪上拋來拋去。

在距離洋浦碼頭不到1公裏的地方,幾座集裝箱小屋還在暴風雨中矗立著。原本蓋在上麵的防曬用的枝葉已經七零八落不知去向。來不及排走的雨水在集裝箱底部彙聚著――集裝箱本身用石塊墊高了,總算暫時免遭雨水的侵襲,但是堆場上的設備和貨物卻免不了受了洪澇之災了。

在風雨中,勉強可以看到其中一間集裝箱小屋的門前掛著的木頭牌子上的幾個黑字:“儋州工業園建設總指揮部”。

沒錯,這裏就是第二個五年計劃中的重點項目“儋州工業園區”。

儋州工業園並不是一個廠,也不是幾個廠,而是一整個化工體係。要形容的話,那就是一個化學工業園區。換句話說,自D日起元老院七零八落勉強拚湊起來的簡陋化工企業要在這裏做一個全麵的整合和升級,不但要開始生產許多過去根本不敢問津的化工產品,還要將原本小得可憐,隻能靠不斷低水平重複建設的基礎化工門類的產量做一個飛躍式的提高。

從長遠看,這裏還要發展石油煉化、醫藥和相關機械製造配套等產業。堪稱雄心勃勃。如果讀一遍化學工業部門起草的儋州工業的描述雄心勃勃,足以讓人心潮澎湃,神往無比。不眼下的儋州工業園就隻有這麼幾棟集裝箱小屋。

工業園的建設工作幾乎和元老院發動大陸攻略同時展開。不過和軍隊在大陸上勢如破竹的勢頭相比,工業園的建設卻是步履維艱。

說到原因不外乎是資源不夠。沒錯,元老院上馬這個工程是為了解決資源問題,但是,在一個項目獲得收益前,卻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

二五計劃頗為宏大,雖然展開前根據元老們的建議和實際情況已經“暫停”了部分明顯不現實的項目,但是企劃院照舊麵臨著粥多僧少的局麵:一麵是二五計劃鋪開,一麵是兩廣戰場的巨額開銷。占用了大量的生產力進行軍需生產,對運輸力的占用亦使得物資流通速度變慢。使得投入到工農業上的投資和物資都出現了大幅度的縮減。儋州工業園開工兩個月,第三個月就已經出現了物資無法及時到位停工待料的狀況了。

原本雄心勃勃,準備在儋州大幹一場的元老們隻能無所事事的聚集在集裝箱小屋裏罵娘,慘遭荼毒的從馬千矚、鄔德、席亞洲、程棟……政務院的高級領導無一幸免。

季退思眼瞅著工程不順利,與其讓這些人聚在一起罵娘,不如幹點別得事情。於是便在儋州召開了一個化工口主要骨幹人員的“研討會”。

既然是研討會,自然是以“考察”為主,讓大夥放鬆下神經――在化工口任職絕對是一樁考驗。元老們不但時時刻刻都麵臨著危險,還要經常麵對死亡。化工口的死亡率在元老院的工業體係裏長期名列前茅。因而工資、補貼也是元老院頭一份的,和冶金部分持平。

幾乎每個化工口的元老都目睹了歸化民工人各式各樣的死亡方式,大可以拍攝一部《化工口的一千種死法》,這讓他們的神經多少有些難以承受――何況很多時候他們和歸化民工人一樣麵臨著突發的死亡事故。隻不過他們的警惕性遠比歸化民高,在各方麵更是嚴格遵循規章製度。所以才僥幸的保持了十年來元老無死亡、無重傷的安全記錄。

這種精神上的壓力自然需要及時紓解。這次到儋州來開研討會,季退思便委托辦公廳和新任的儋州主任在當地準備了“節目”。

沒想到這節目還沒開始,一幹人剛剛在儋州工業園的土建工地上轉了一圈,便遭遇了暴風雨。

元老院的天氣預報能力相當的孱弱,畢竟他們沒有衛星,也沒有計算機和氣象雷達,隻能靠著人工觀測來推斷天氣。想要精準預報天氣無異於天方夜譚。

暴風雨來得相當突然,一時間也沒法撤回儋州城去,於是一幹人便集中在這建設指揮部裏枯燥打屁,消磨時光等暴風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