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節 農業公司(四)(1 / 2)

“現在的規模夠用。”胡五妹點頭說,“我現在開了六千畝地,有機器可以幫忙種,大約五六十個男勞力就夠了。剩下的人種植園和工廠足夠用了。忙起來孩子和老人也能幫忙。”

“要是不用奴隸怎麼樣?”許延亮問道,“有困難嗎?”

“困難……倒是沒什麼……困難……”胡五妹不提防許元老忽然提了這麼一個問題,他心思反應很快,從這句話就知道許元老並不讚成使用奴隸。

可惜這句話來得太快,他雖然及時摸清了對方的想法,在言語上卻猶豫了。許延亮自然就察覺到了。

顯然,這胡莊主對使用奴隸並不抵觸。或者說,因為使用奴隸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了他付出的成本。

他沒有繼續就這個問題深談下去,話題一轉道:“你現在的農莊有六千畝地,還想開更多的地麼?”

“地當然多多益善。”胡五妹笑道,一副充滿進取心的模樣,他知道元老喜歡這種態度,“可是地太多了也不方便,工人上個工來回要走很遠。浪費時間。”

“為什麼不多搞幾個農莊呢?現在你的工人都集中在這裏豈不是不方便。”

“搞了,椰子園那邊就是我新搞弄了一個農莊。”胡五妹說,“地太多了,就要設工頭,這個人可難找……”

許延亮點點頭,他無意對這裏的生產經營發表太多的看法,本來他的工作重點也不在農業上。來胡五妹這裏無非是為了了解下三亞這邊的農業生產狀況,再為未來的農業殖民地取取經。

“還有個問題,”胡五妹遲疑了下,“您老是從臨高來得,知道元老院如今對地是怎麼個章程?”

“什麼怎麼個章程?”許延亮一時沒反應過來。

“就是……”胡五妹有些緊張,因為他多少知道這土地問題一直是元老院內部的核心問題――雖說他從來沒搞明白過,買地賣地這麼一樁簡單的事情,元老院內部會這麼多年都拿不下一個章程來。

“小的也是隨便問問……”他有些吞吞吐吐,“其實也不是小的一個人有這個問題,三亞這邊,還有臨高那邊都有人想知道。”

“你說說看,我若是知道,隻要沒有違礙之處,自然就告訴你。”

胡五妹見他表態,鼓氣勇氣問道:“元老院對地照這事,到底是什麼意思?小的在這裏種地好幾年了,還是沒有地照。問了好幾位元老,都沒個說法。這麼稀裏糊塗的種著地,心裏也不踏實。”

許延亮心裏咯噔一聲,心想土地所有權問題到底還是要麵對的,元老院這麼多年一直含含糊糊的繞著走,始終沒有明確的方案出台,以至於各部門在涉及土地產權、使用權等一係列問題上隻能搞些臨時性措施。在字眼上摳些花樣。

對於那些小門小戶的百姓來說,有一間房子棲身,有幾十畝土地耕種,賦稅不重,能吃飽肚子已經是上上大吉,自然也不會考究自己居住的房屋,耕種的土地的產權人是誰――反正連他們自己都是“元老院的人”。

但是對那些外來的“投資者”或者胡五妹這樣的“新興階層”來說,他們對財產的權利的看法便完全不同。土地是誰的,自己能不能處置,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土地是國有還是私有,這是元老院裏爭吵了多年的老問題。各方唯一能取得統一的觀點是“有恒產者有恒心”,問題是,這個“恒產”如何來定義,又怎樣保證元老院對土地的控製權,保證窮人也能相對公平的獲得土地。

雖說元老院的未來是工商業立國,土地作為一種生產資料的重要性將會大幅度下降。但是作為人類最基本的生產生活資料,其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它必然會成為各種社會矛盾的焦點。這也使得元老院在這個問題上特別慎重,多年來“隻討論,不表決”,也是防止因為這個問題造成內部的重大裂痕。這也是許多元老不願意提起此事的一個原因。

他現在可以和其他元老一樣,打個哈哈,說些似是而非的官話來糊弄過去。但是許延亮想了想,覺得還是把話說得更透徹一些來得好。

許延亮想了想,問道:“你現在種的地都是什麼性質的?元老院沒給你文書憑證什麼的?”

“有,有,隻是我瞧不明白上麵的字句。”胡五妹苦笑道,“實話跟您說,要是能弄明白,我還願意多墾些地,但是這麼稀裏糊塗的,我也不敢隨便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