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平日裏接觸到的人,大多言辭含蓄委婉,說話有分寸,講究一個“中庸”,很少聽到這麼感情奔放的詞句。他到底是年輕人,李幺兒這一番話不由地激起他胸中的熱情。忙道:“小人也不敢說做出什麼大事業來,但求能將這份家業發揚光大,就已是滿足了。”
李幺兒笑而不言,這年輕人言不由衷啊。她忽然想起了什麼,問道:
“你們這裏做香雲紗嗎?”李幺兒忽然想到了這個廣東絲織品中最出名的品種。
陳霖一臉茫然。紗自然豐生和是織過的,但是香雲紗這個名詞他卻是聞所未聞。道:“小人沒做過,也沒聽說過。”
李幺兒想了想又問:“就是用薯莨染色的紗。”
“薯莨?那是莨綢,”陳霖點頭,“有有。”
“可有成品?”
“原先倒是有,隻是經過兵災,存貨大約已經沒有了……”
李幺兒麵露失望之色。香雲紗是廣東傳統絲織品中的拳頭產品,在舊時空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一時,挺爽柔潤,日曬和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強,易洗易幹,色深耐髒,不沾皮膚,輕薄不易起皺,柔軟而富有身骨,經久耐穿,適合炎熱的夏天穿著,受到消費者歡迎。不僅在國內市場廣受讚譽,還大量出口到國外,尤其是東南亞地區。
按照李幺兒看到的資料,香雲紗是民國時候才正式出現的綢緞品種。不過這麼一個品種顯然不是憑空出現的。她後來又查了些資料,發覺原來明代就有類似的生產工藝,還有出口的記錄。
如果能將這種綢緞改進後大量生產,不失為本地綢緞出口的拳頭產品。
雖然記載上有,但是李幺兒還沒有見過真正的香雲紗,問陳宣也是一問三不知。
“雖沒有存貨,不過小人妹妹身邊還一件莨綢的小衫,首長要是想看的話,我取來就是。”
“好,你去取就。“
陳霖趕緊把陳清叫來,讓他回去問妹子要一件莨綢小衫過來。
不過片刻,陳清送來一個布包。陳霖打開一看,正是陳玥的貼身的一件小衫。
這是妹子的貼身之物,拿在手裏多少有些尷尬,便將布包呈了過去。
李幺兒將料子拿在手裏,仔細看了看,又揉搓了一番。道:“這不是紗……”
“這是莨綢。”
陳霖說得沒錯,這的確是一件莨綢,料子被染成了棕黃色,織物本身是平織的綢。手撚上去軟滑,但是手感頗厚。仔細看,無論蠶絲質地染工還是手感,都比較差。遠不如她見過的其他綢子。
“這是本地絲織得吧?”
“首長好眼力。”陳霖道,“這就是豐生和織造的。染也自己染的……”
“你們會染?”
“首長您說笑了,這薯莨染色又不是什麼秘密,再普通不過了。”陳霖有些奇怪。綢緞染色所需的各種色料,除了靛藍本地有大量種植之外,要麼是外地所產,要麼是幹脆是南洋來得,大多價值不菲。唯獨這薯莨就是本地的大麵積種植的,本身並不值錢。除了莨綢之外,莨布亦很常見。
“沒有塗過泥?”
“塗泥?”陳霖這下茫然了,“為什麼要塗泥,塗抹了泥巴不弄髒了嗎?”
李幺兒現在知道了,原來這會隻有莨綢,並無後來的香雲紗工藝。m.X520xs.Com
按照舊時空的標準,香雲紗其實指的是一種傳統工藝,比較寬泛的說以桑蠶絲的麵料為底胚布,做了礦物塗層的工藝的麵料,都叫香雲紗。
舊時空的紡織品市場上因為香雲紗種類繁多,各有所好。同樣是香雲紗麵料,不同類型的香雲紗,有薄有厚,有軟也有硬,不一而論的。
以市場價來說,從低到高是素縐緞香雲紗,珍珠緞香雲紗,龜紋香雲紗,冠樂縐香雲紗。
這是常見的幾類。傳統上的香雲紗是素紗,沒有印花。現代香雲紗根據不同的品種又花紋,有印花,都會影響到具體價格。一般而言,有印花的多為莨綢類,素縐緞香雲紗和珍珠緞香雲紗最多,手感軟,屬於綢緞麵料。
純色的香雲紗,莨紗類的比較多,手感相對硬一些,透氣性好一些。古代有女穿莨綢,男穿紗的講法。一般冠樂縐香雲紗,龜紋香雲紗屬於莨紗類。傳統的香雲紗基本就指這一類。
嚴格一點說,香雲紗必須是采用紗為底胚布,用薯莨汁染過,再用順德一帶的河泥塗抹再經過晾曬而成的才叫香雲紗。
顯而易見,這件莨綢隻能算是廣義香雲紗。從它的手感質地來看,顯然也不是什麼高檔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