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節 龍豪灣旅館(1 / 2)

在座諸人原本覺得這為陳小兵多少有些肅殺之氣,如今交談起來,卻發覺他的態度平易,說話亦很詼諧,即不故作斯文,也不象某些歸化民幹部那麼扳著麵孔。不覺得都親近了幾分。

城鐵緩緩啟動,陳霖畢竟是少年,對沿途的諸多景色頗多好奇,時不時便要發問。下一站的風景卻和前麵迥異,鐵路沿線乃是一個小小的城鎮,修建著各式奇形怪狀的建築。有的房頂上還飄揚著各式各樣的旗幟。忽然他看到了城鎮中有高聳的塔樓--這他卻認識:這不是佛朗機人的教堂嗎?

“這裏的房子象都是外洋的!”

吳毅駿去過澳門,見多識廣,笑道:“這都是歐洲式的房子。歐洲除了佛郎機人,還有紅毛人、英格蘭人、德意誌人,各不相同,房子也不一樣。”

“如此說來,這不和壕境澳一般了?”

“這麼說也對,也不對。”陳小兵道,“要說對呢,這裏是臨高的‘外僑居住區’,主要居住的都是長期來臨高工作、經商的歐洲人和他們的眷屬,也有少量的其他地方來得外國人。所以房子都是按照他們各國的特色建造的。連教堂也備有兩座。分屬不同信仰的歐洲人。”

“歐洲人不都信上帝嗎?”

“雖然是一個上帝,但是教義不同。”陳小兵說,“新舊兩派更是勢如水火。在歐洲還互相打仗呢。”

“那他們在這裏不會打架嗎?都住在一起”

“打架在所難免,但若是觸犯了法律就會被嚴懲--他們來臨高居留拿綠卡不易,不敢輕易犯過得。畢竟萬裏迢迢到中國,為得就是賺錢。”

“綠卡是何物?”

“綠卡就是允許外國人在我國領土上長期居住發給的官憑。有了這個官憑,便可在元老院治下的各地生活居住和工作了。很是方便。”

“那不對的地方在哪裏呢?”陳霖想起了什麼又追問道。

“不對的地方,那就是澳門的葡萄牙人--也就是你們說得佛郎機人,名義上他們是受大明香山縣縣令管轄,每年還要繳納地租,但是實際上卻有自己的市鎮會,有法庭、有軍隊,還征收錢。一過關閘儼然是異邦之地了。這裏呢,他們還是要按照大宋的法律行事的。”

陳氏叔侄聽這個不過是看西洋鏡,倒是吳毅駿頗有感慨。他雖不是洋商,但是平日裏和洋商打交道很多:往呂宋去得洋商,往往會大量販運幹果。多少了解一些。知道大明的官府對外國人極其忌憚,不願他們到來。洋商們都說這不過是白白便宜了壕境澳的佛朗機人居中賺大錢。

這元老院倒是毫不在意異邦人,還讓他們雜居一隅,自由居住做生意,視若國民一般,真是稀罕!

火車一路前行,很快便到了博鋪。博鋪因為港口水文條件比較差,這幾年的港口功能漸漸被弱化。博鋪原本的“臨高海上門戶”的地位也不斷下降。原本設在這裏海關、邊檢、防疫等一係列機構相繼搬遷,連吊機都少了很多。新盈和紅牌兩港開通之後,從輸入輸出的貨物和人員大多該從這兩個進入臨高。

雖說客貨吞吐量大幅度減少,但是博鋪畢竟地理位置優越,儼然是臨高外港的身份,依舊有大量的人和貨物在這裏交彙,商業依舊十分繁榮。

考察團在博鋪車站下了車。考察團下榻的龍豪灣旅館就在博鋪。

一出火車站,一隊人力車已經在站外等候了。由於本地氣候的關係,臨高難以大量的蓄養使用馬匹。使得推廣馬車的工作不斷遭到挫敗。除少量生產雙輪和四輪馬車作為私人使用之外,隻在百仞、老縣城、博鋪這幾個市鎮建立了公共馬車係統,除此之外,普遍使用的短途交通工具是人力車。因為輕巧方便,使用成本低,不但土著和歸化民普遍使用,很多元老院也自己養著人力車和車夫。

考察團兩人一輛人力車,七八輛人力車一起往旅館出發。

人力車隊卻並不往南邊的鎮區而去,出了車站地區便一路往西。沿著一條海濱大道前行。

這海濱大道用得是煤渣鋪設,即寬且平,金星零式跑在上麵十分平穩,讓頭一回乘坐人力車的陳家叔侄很是新奇。比起坐轎子,這兩人同乘的人力車的確有些擁擠,但是走起來又快又穩當,也不象普通車子那般的顛簸。還能四下瀏覽風景,真是一件絕妙好物。

海濱大道的兩旁,種著成排的椰子樹--距離路麵有相當的距離,以免椰子成熟的時候掉落砸人。路旁都是花壇,種植各種叫不出名字的花木,雖說是一月,但是海南天氣暖和,照樣滿枝的怒放,綠葉鮮花,藍天椰林,讓人恍然不知身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