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節 彙報(1 / 2)

傍晚,外出考察的幹部們陸陸續續回到了營地。經過數日的走訪,幹部們都積攢了不少一手信息,每日回營後都要開會。借著鉛酸電池供電的電燈發出的亮光,幹部們彙報著各自考察的部分,張梟和李幺兒都仔細地聽著,時不時提幾個問題。

陳五仁彙報道:“……本地水災頻發,至圍基一決,最嚴重者致溺斃人命,衝塌房屋,傷敗禾稼;其次是魚塘,計每塘一口,自正月去舊水換灌新水,漚水喂魚,草糞之需,曆五六月,塘耗十金。魚之逃逸,不可計數,其他貨物飄失,也難統計。決堤之後,十日內宜盡早搶救,有公財可借的要盡力出資修複圍基,無公財可借者隻能按業戶竭力起科,務必要保證栽種晚稻,待桑露梢發葉,補供蠶事,池塘出魚可再種,失之東隅,尚可收之桑榆。若是延誤十餘日還不施工,則前潦方消,後潦續漲……”

張梟聽著彙報,在筆記本上快速地記下一條:水利是桑園圍發展最重要的工作,各圍的圍董會缺乏統一協調機製,宜增設機構統一管理,含順德。

“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事情?”張梟問。

陳五仁想了想,道:“說起來確實有,不少養魚戶反映這兩年特別缺肥料。”

“哦?什麼原因?”

陳五仁道:“聽說朱氏搞了個什麼成藥鋪,大量收購蠶砂,用於提煉藥材,收購價還給得特別高,所以許多蠶戶都將蠶砂售賣給了朱氏,導致魚塘肥料不夠。”

“蠶砂?”張梟用手摸著小胡子若有所思。

李幺兒見他不語,問:“有問題嗎?”

張梟道:“這倒確實是一味中藥材,《本草綱目》記載蠶砂有治消渴、婦人血崩、頭風、祛風除濕的功效,其他古醫書上也有類似記載。從現代醫學的角度看,蠶砂提取物的主要成分鐵葉綠酸鈉,用於治療缺鐵性貧血。隻是……”

“隻是什麼?”李幺兒有些好奇。

“這藥再怎麼好用,也不至於收購到本地養魚戶缺肥料吧。”張梟道。

蠶沙作為藥材並不像甘草那樣具有普適性,用途有限。以廣州府一年的用量計算,大概也不會超過幾百斤,何至於搞到市場上蠶沙奇缺這樣的地步?

“有蹊蹺?”李幺兒問。

“說不上來,總覺得哪裏不對。”張梟在信息有限的情況下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道:“單說缺肥料這事,如果人工繁育基地建起來之後,魚花產量倍增,光靠農家肥肯定是不夠的,桑基魚塘再怎麼高效,也不能憑空創造出營養物質,整個係統的物質輸入是一定的,如果不額外補充肥料,單位產量還是提不上去。我們的化肥技術還沒有突破,缺肥料將是長期存在的嚴重問題。”

“那怎麼辦?你的牛皮都吹出去了。”李幺兒不懷好意地笑著。

“老姐放心,咱吹牛皮還是靠著譜吹的,”張梟道:“石出由一直死磕的長坡一期前兩年就投產了,他那兒每年用‘石出由硫酸法’從褐煤尾氣裏能回收一萬噸的硫酸銨,我倆辛苦一下,四下走動走動,長坡一期的肥料分一半配額定向供應九江,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嘛。”

“這個可以有,搞產業都要講投資回報率,肥料自然是要用在高收益的農業部門。”李幺兒也同意張梟的意見。

“哎,這點肥料還是不經用啊。石出由原本還計劃上長坡二期的,規劃40座爐子,尾氣回收至少能年產五到十萬噸硫酸銨,順帶還有八千噸汽油的產能。隻是現在有文萊石油競爭,我看懸得很。”

“你不是鐵杆南下派麼?”

“搞石油沒錯,但是要等石化產業出肥料不知道猴年馬月呢,還不如寄希望於陳環他們趕緊搞定自產合成氨裝置。”說著說著張梟就扯遠了。

“嘿,別跑題了,注意開會效率。”李幺兒提醒道。

“好好好,言歸正傳……呃,要是別家幹蠶砂這事兒,可能我還不放在心上了,但朱氏不一樣,他家是陳子壯的娘舅。”張梟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吩咐莫魚道:“老莫,這事兒你盯一下,看看朱氏到底在搞什麼鬼,有情況隨時彙報。”

接著是趙和寧的考察彙報:

“……細考蠶農生活,除蠶兒長大,工作緊迫之期外,每造飼育工作完畢,及幼蠶期中,仍有一至二星期閑暇時間,因此每利用此時間,在外任其他苦力工作,收造之後,除田園工作外,仍可兼任其他苦力工作,彌補家庭雜用,終日辛勤的結果,雖不足以補償支出缺失,然其相差之數,亦不太大,各方挪借及盡力節儉,稅課勉強維持,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桑基魚塘確實比水稻種植能夠創造更多的財富,也能讓農戶過上相對較為寬裕的生活,但是由於商品性農業需要高額的投資且有巨大的風險,農戶幾乎沒有規避風險的能力,這就意味著他們可能終年辛勞,但最終仍不得不陷入徹底的貧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