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就算出現過幾次假幣桉,在廣州和海南都沒發生大規模的流通。
同時,用大額貨幣的人也愛惜,錢都放在專門的錢夾裏,輕取輕放。流通了很多輪都和新的一樣。
但是小額貨幣問題就大了。尤其是分幣和文幣。一方麵,元老院出於成本,在小額貨幣上沒有做精細的防偽手段,一直以來采用的都是特種紙張和鋼板印刷防偽。這樣的後果就是在廣州周邊區域曾經多次出現變造貨幣的桉子:鋼板印刷的技術並不難掌握。假幣販子可以刻製錫板,也會想方設法洗掉小額紙幣上印的麵額,然後用錫板或者銅版印上新的麵額圖樣。也有使用已經退出流通的糧食流通券進行偽造。雖然這樣偽造出來的假幣和真幣對比端詳很容易發現不對,但是對防偽意識不強的群體有很大的迷惑性。這類變造假幣儼然已經成為主流。
另一個問題就是小額紙幣的損壞太過嚴重了。m.X520xs.Com
在稅務局,德隆銀行的基層,都出現過窗口工作人員,忍無可忍,拿出一疊破破爛爛的紙,向上級抱怨的情況。幾千張像廁紙一樣皺巴巴的一分紙幣,需要每張仔細攤平,辨別真偽,點清數量,對窗口的人是莫大的折磨。….
而這些部門,往往關門後還需要重新清點一次。
小額紙幣盛行的基層銀行,業務量大的時候,經常出現兌換排起長隊,清點工作也要加班到深夜的情況。
後來經過核算,一文的紙幣流通不超過30次就需要回收,但是流通成本遠高於銅銀合金的拾分硬幣。
因此,本來指望紙幣薅鑄幣稅的五道口元老,一直想推行小額貨幣硬幣化。
經過簡單的梳理和和工業口的商議,最終定出的方案是發行四種銀幣,即壹圓、半圓、貳拾分和拾分。後兩者采用銀銅合金。同時對應發行四種麵額的銀幣兌換券。
另發行伍分和壹分兩種分幣。同樣是硬幣和紙幣等額流通,以硬幣為主。壹分的硬幣材質采用的鋅合金鍍銅的硬幣。這個方案在舊時空被廣泛用於小額硬幣,比如著名的林肯頭像一美分。
單質鋅的冶煉曆史並不長,明朝晚期才成功提煉單質鋅,而之前的鋅都是和銅礦一起冶煉得到的黃銅,因此明朝在明朝鋅依然是和錫一樣屬於高價金屬,可以支撐其分幣的麵額。
鋅在元老院的金屬庫存中並不貴乏,拿下廣東之後更是大幅度的擴展了其來源。用來製作次級輔幣大致夠用。
但是伍分的材質讓大家犯了難。一個五分要相當於五個壹分。僅僅把錢幣尺寸稍稍放大,改個圖桉是不行的,必須和壹分有明顯的區分,以支撐其麵額,提高民間接受度。同時提高偽造難度——這些硬幣同樣要大量流通到沒有防偽意識的鄉間。
造幣廠的設計是采用雙金屬貨幣。這種雙金屬貨幣,古代多國政府都試過製造,結果是製造工藝過於困難,一直到20世紀才成功用在流通貨幣上,因此元老們對其防偽性能有充分的信心。
一開始的方案是紫銅內芯,黃銅圈的
硬幣,但是結果是內芯過於軟,容易和外圈結合不緊密脫落。而且紫銅和黃銅在鏽蝕前色澤差異過小,不利於和假幣區分。
後來改進的方案是黃銅覆白銅或者銀銅作為內心,黃銅作為外圈。這個方案內外圈結合良好,內芯有漂亮的銀***澤。
這個方案最大的缺點是需要鎳,而元老院眼下隻控製廣西幾個小鎳礦,即未能大規模開采,鎳的工業需求還很大。導致在元老院治下鎳價高於銀價,白銅的價格也略高於首飾用的s800銀,但是考慮到更換貨幣的麻煩,以及即將開始的大規模鎳礦開發,最終還是采用了黃銅覆白銅內芯方案。既然原料不足,暫時隻做少量發行,主要發行壹分幣。
至於文幣全部采用硬幣,原先的紙幣回收後逐步淘汰。它隻有一種麵額:壹文。
這種輔幣的材質,元老院有過包括玻璃幣,陶瓷幣、竹簽幣等奇思妙想,但是最後討論的結果還是發行鐵幣。主要材料是熟鐵,壓製成精美的硬幣後再熱浸鍍鋅,不但能防腐蝕,而且能賦予貨幣銀光閃閃的色澤。.
吹牛者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小說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