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節 農技員萬裏輝(2 / 3)

幾個人一出門就成了一次遊行。一群好奇的人遠遠得跟在他們身後,一路指指點點。在這樣的偏僻農村沒什麼娛樂活動,圍觀外人也是傳統的休閑方式。

符家的土地並不是連成一塊的,因為這是符不二的太爺爺、爺爺、父親和他自己四代人逐步通過開墾、收買和放高利貸的方式獲得的,零零碎碎的分布在存在村子周圍七八個地方。有少到隻有一畝幾分的菜地,也有幾十畝的大水田――水田裏頭造水稻收割了不久,正空著等待二造插秧。

“要是土地能連成片就好了。”萬裏輝想,這樣零碎分割的土地怎麼搞得起農業現代化。他看了地裏的作物,蹲在地頭翻看了很久泥土。問符不二:

“這裏施肥嗎?”

“有施肥。”符不二說,肥料主要是自家的糞坑,豬圈裏的廄肥。

“施豆餅嗎?”

符不二說本地沒有大豆榨油的習慣,榨油基本上是用芝麻和菜籽。剩下的籽餅一般都用來喂豬。

“肥料不夠。”萬裏輝搖頭,你這地裏肥料缺得也太厲害了,特別是缺氮肥。隻要施肥就能獲得較高的產量。

符不二不知道什麼叫氮肥,但是地裏缺肥料地力不足他是知道的。就回答說:

“我也知道不夠,可是肥料難找啊。”

古代沒有化肥,全靠農家肥。農家肥聽起來很環保很綠色很小資,但是其中的有效成分極少,1000斤人糞尿的氮素含量才相當於25斤的硫酸銨。農民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勞力和資金在收集肥料上麵。對人口比較密集區域的農民來說積肥的來源很多,最方便的就是從城市裏獲取市民的糞便和生活垃圾。但是臨高的城市人口極少,這方麵能獲得的肥料就很少了。

萬裏輝想起自己來之前,吳南海派人到處調查肥源的事情――看來農委會自己都搞不到足夠的肥料。不知道南寶的褐煤開發情況怎麼樣了,產量能有多少。

看下來總得來說,符不二家的土地基本問題是土壤肥力損失較多。每年二造水稻種植,施肥量有限,又沒有種植綠肥的習慣,造成土地持續性的低產。萬裏輝知道這在本地不算是個別現象,他們下鄉調查的時候很少能發現莊稼長勢良好的土地,缺少肥料是個相當主要的原因。

符不二自己對此也很頭疼,但是這問題不容易解決。有機肥料這東西肥力低,用量大,要能就地取材才好。如果太遠了,農民花費的人力成本就不合算了。

萬裏輝把各處的土地、作物看過之後心裏擬訂了一個方案。

他向符不二提出,今年的水稻晚造麵積減少一半,隻在土壤肥情較好的田畝上播種,其他狀態不佳的田畝上,排幹水之後改種蠶豆。

種植豆科作物的目的是為了固氮。水稻最需要的肥料就是氮肥。目前天地會沒能力立刻提供大量的氮肥,隻能采用這個方法來增加土壤肥力。

收過蠶豆之後,他計劃再種植一季苜蓿作為綠肥。苜蓿可以收割幾茬,收下來的莖葉用作飼料或者堆肥用。餘下的部分到春天翻耕直接壓到泥土腐爛裏增加有機質。這樣一來,土壤的肥力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複了。

符不二聽說這農技員一來就要叫他拋荒一半土地種蠶豆,還要在冬季種草,不由得腦袋大搖特搖,說這樣豈不是少了一半的收成。地力再差,總能有些收獲,種了這許多的蠶豆給誰吃去?

“你種出來的蠶豆,我們都要。”

豆類現在是農委會迫切需求的農產品,不管是供應食堂、喂馬還是加工成食品都有很大的用處。

符不二沉默不語。萬裏輝又和他說:天地會提供的稻種畝產翻倍是沒問題的,這些蠶豆不就是多出來的收益了麼。產品的出路也不用擔心――農委會收購。換到手的流通券又可以用來繳納天地會服務費,是個沒有風險的舉措。

“啪嗒啪嗒”符不二隻管抽了他的水煙,木著臉就是不說一句話。萬裏輝急了,大聲道:

“政策你是懂得!我們穿越集團什麼時候說話不算話了?你好好的思量了一下,對你隻好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話收到了奇效。符不二有蹲過戰俘營的經驗,去年他在帳篷外麵聽裏麵過堂的時候,經常聽見裏麵有人再聲色厲疾說:“政策你是懂得”――若是哪個人“不懂”,就要被趕出來圍著火堆無窮盡的轉圈子,直到他“懂了”為止。

專政威逼之下符不二終於答應了他的方案,不過他聲音微弱的提出個要求:天地會必須和他簽個文書,保證收購他的全部蠶豆。

“沒問題。你有多少我們收購多少。”萬裏輝滿口答應。蠶豆無論是作為蔬菜還是充當精飼料在農委會都有很多用處,而且蠶豆的外殼又是極好的氮肥來源――在江南農村,舊時每到蠶豆上市的季節,農民都要進城去收蠶豆殼作為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