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節 電池和計時(2 / 2)

鍾博士集中精神搞電池、有線電的研究之後,臨高隻好繼續沿用傳統鳴放汽笛的方式了。計時工作過去穿越集團並未加以重視,隻是簡單的沿用從另一個時空帶來的北京時間。

穿越之前,穿越者除了少數特殊用途的地方之外,已經把自己的計時器換成了機械式,還攜帶了大量的機械式手表作為儲備。所有的公私計時器統一使用的是以豐城輪上的航海鍾顯示的格林尼治時間校準計算出來的北京時間。

為了給土著和穿越者進行公共報時,每天的6點、12點、18點、24點在百仞城和博鋪的火力發電所四次鳴響汽笛。百仞城和博鋪港內由臨高有線廣播電台進行每小時定點報時。

現在他們認識到,這一時間體係再繼續沿用是已經毫無必要,首先臨高和北京並不在同一個時區,其次在未來穿越集團的政治版圖上,偏處北方,自然環境欠佳,又不靠海的北京城並不享有任何特殊地位――有些極端分子已經提議穿越大業在中國一旦成功之後就將其改稱“幽州”。

王洛賓主持的研究小組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若幹次的探討之後認為,他們可以在臨高啟用當地時間,也就是東七區的時間。

“說真得,我沒看出來從東八區換成東七區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實際意義。除了滿足某些人莫明其妙的嗜好之外。”馬千矚對這種心理大於實際意義的因素而進行的改變很不理解。

“反正也談不上壞處。”王洛賓說,“起碼計時要更精確一些,畢竟差了一個小時――說來還有人要用臨高時間代替格林尼治時間呢。”

“別,千萬被搞了。這一改,一大堆的技術資料不都得修改,太麻煩了。”文徳嗣對這個提議也不感興趣。

王洛賓也不想改格林尼治時間,現在他們手裏最精確的時間就是豐城輪上的航海鍾上的格林尼治時間,自己改成臨高時間的話,恐怕就不會有這個原始時間這麼精確了。

“我們要在臨高設立一個天文台。”王洛賓說。

設立天文台的意義當然不是觀察哈雷彗星或者看看哪裏有外星生命的跡象,穿越集團的這個天文台的基本用途和古人一樣,主要是為了精確的曆法和時間服務。

“不僅是天文台,還有氣象台。”馬千矚提議,“氣象預報對我們很重要。不僅要有氣象台,還得建立一個氣象監測的網絡。”

“還有水文站。”文徳嗣想起了燕雀誌和他提起過,要收集臨高的主要河流的水文資料,起碼也得在文瀾河流域建立全流域觀測站。

“好吧,這事情算是係統化的長遠規劃。”文徳嗣把大比例臨高地圖攤開,“天文台可以設在高山嶺地區。”

“這地方不是準備搞畜牧業嗎?”

“除了畜牧業,天文台、氣象站也可以過去。我提議把高山嶺地區作為我們下階段的建設重點。”文徳嗣說,“把我們的科研機構和資料庫搬遷到山區――便於安全保衛,敵人一旦發動進攻,百仞城很可能會變成戰場――四麵平地,我們很難做到麵麵俱到的防禦。”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臨高的台風。到目前為止,穿越集團還沒嚐試到台風的滋味。根據幾個業餘氣象人員的警告,夏末秋初正是臨高遭遇台風襲擊的高發時期――雖然臨高是海南島沿海遭遇台風比較少的地區但是台風的威力也不可小窺。每每引起水災。穿越集團的主要基地不是在港口就是在河邊。很容易遭災害。高山嶺地區的風災損害就要小得多,也不容易鬧出水災來,至於泥石流,大圖書館的人查遍了資料,還沒發現高山嶺地區有這樣的記載。總體來說,是個安全的地方。

高山嶺有豐富的水源,自然環境良好,氣溫也比文瀾河流域要溫和。地質條件也非常穩定――在深挖洞,光積糧的時代,當地駐軍就在此地挖掘過大型戰備洞窟,高山嶺作為穿越集團的戰略儲備基地有一定的可行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