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節 秋賦(三)(2 / 2)

“大戶們能買帳嗎?”周七有點猶豫,“他們和澳洲人之間也有勾連。”

“有勾連不要緊,”陳明剛對穿越集團和士紳大戶們之間的關係看得十分清楚,“澳洲人不喜歡士紳。現在不過是利用他們而已。”

“是不是有點出乎意料?”熊卜佑在鄔徳的辦公室裏轉告陳明剛的提議的時候笑道。

“沒錯,真得出乎我的意料。”鄔徳點點頭,不勝感慨,“沒想到還是這陳明剛看得清我們的心思的。縣裏的讀書人反而一個個鬧不明白。”言下頗有惺惺相惜之感。

按照鄔徳原有的計劃,是準備讓陳明剛盡情的去加派耗米,搞得士紳鄉民們怨聲載道,等把縣裏的賦稅收得差不多了,再安排一出士民群情洶洶的“請願”戲,最後由穿越集團出麵扮演青天大老爺,直接就把陳明剛和他的手下人全部辦了,以平民憤。

泄完民憤,再借機推行“新政”――以避免未來再發生此類事情為由,開始在全縣清丈田畝,核定稅率,完成稅製改革。

鄔徳也準備了後手。如果在征糧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意外,使得秋賦不能及時征集到位,他也已經取得了執委會的同意,就采用代繳的方式,由穿越集團先墊付秋糧和賦稅,再慢慢從稅收中扣回。

不管采用哪一種方式,穿越集團都有把握準時準點的把今年的秋賦繳清。這樣就可以從容的丈田、清理戶口。而不用趕著征稅期限裏來做這些事情――所謂慢工出細活,鄔徳的打算慢慢的熬製這“新稅製”的粥。

這對穿越集團是個很大的工程,為此執委會已經下達了好幾道命令給各部委員辦局和公司。

雷州糖業公司接到指令:繼續向越南銷售食糖,同時可運銷一部分當地需要的其他的貨物,以大量套購越南的稻米。

給海上力量部的命令是要他們集中運力,搶運越南的稻米到臨高。爭取在農曆十一月前將臨高糙米的儲備提高到三萬五千石。

給外商委的指令是:利用越南的稻米在雷州的三縣裏用套購白銀,額度是一萬兩。這筆銀子是為了臨高的“遼餉”而準備的。鄔徳預計臨高的米價會因為征收“遼餉”而下跌,他們正好拋出高價賣米換來的銀子再低價收購糧食。

給教育部的指令是要他們立刻開始在學生的實踐課上安排測繪、簡單的平麵幾何運算之類的課程,為全麵丈量土地準備人手。

印刷廠也接到了通知:即刻印刷大批空白地契和產權登記本。

……

“陳明剛真是個人才。”熊卜佑道。

“可惜這人才留不得。”鄔徳不由得對這“劣吏”刮目相看,史學界說明清兩代的基層實際上是“吏治”,果然有道理。

熊卜佑道:“我怎麼回複他?”

“暗示他可以這麼辦。你得表現出對丈田的興趣很大。”鄔徳決定讓陳明剛就這個問題去鬧一鬧。等於也給本地的大戶們先吹吹風,正如每次要出台什麼政策之前,先來個苛刻的試試水,讓輿論口誅筆伐一番之後,再低調的推出一個稍微改善下條件的方案,就容易讓大眾接受了。鄔徳決定也來這麼一套。喵喵尒説

“不過絕對不能明示。”鄔徳麵授機宜,“你和他的談話要安排人錄像,要多說些似是而非的話,你先和宣傳部的人商量下話該怎麼談,這樣便於將來剪輯畫麵,得讓他表現的竭力推薦我們丈田--”

“我明白了。”熊卜佑點頭。

“陳明剛無非是準備讓我們當惡人,自己來發財。原本這個惡人我們也可以當。”鄔徳有些惋惜,“要是他真肯出力踏踏實實的幫我們丈田的話。”

“哈哈哈哈,這你可就是與虎謀皮了。”熊卜佑和胥吏們接觸多了,很清楚他們的為人,“不過是一群體製上的蠹蟲而已,想得就是如何給自己撈取好處。哪有這麼高的覺悟!”

“還有件事情,陳明剛問我們:收糧的糧櫃設在哪裏,櫃上要用幾個我們的人?”

“設櫃還是在縣裏,”鄔徳早就想好了,“我們的人,一個不用。讓他們照舊。”鄔徳說,“既然要他們背黑鍋,就背得徹底一點好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