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七節 造船計劃(2 / 3)

盡管大部分的船隻都由海軍管理使用,在運輸的方麵的載重噸分配上實際由企劃院具體控製。企劃院的運輸辦公室裏有專門的配載圖和表格,精確到小時的記載各種貨物的物流情況。

海軍執行珠江口戰役之後,大量船隻被調走充當戰艦和運輸艦,使得整個臨高的航運運力愈加匱乏。而兩個中隊的特務艇長駐香港使得原本已經不堪重負的海軍船隊運力進一步縮減。

他們的迅鯨號自航甲板駁船在運量上非常的驚人,但是該船隻能在海況較好的沿海區域活動,而且它的動力係統是柴油機,執行了幾次三亞運輸任務之後已經消耗了大量的柴油。作為一艘惟一能夠運輸超大、超重、超長貨物的現代船隻,企劃院實在無法下定決心繼續讓它執行常規性的貨運任務。

這一嚴峻的形勢,使得在執委會的工作會議上,緊急造船的動議被再一次的提出來。造船不僅要滿足運輸的需要,還要用來擴大海軍的作戰艦艇,陳海陽在會議上明確指出,現有的武裝特務艦在噸位上過小,限製了安裝的火炮數量和口徑。特別是在部分特務艇上安裝的24磅卡隆炮,陳海陽認為這種小型短射程的火炮意義不大。

“24磅卡隆炮的有效射程隻有100~200米,如果遭遇西方戰艦,射程上吃虧,如果遇到劉香一類的大海盜的船隊,一次炮火射擊如果不能摧毀敵人的船隻,並且立刻完成裝彈,會在接舷戰中被淹沒。”陳海陽提到,在虎門和廣東內河戰鬥中,裝備卡隆炮的特務艇中隊在作戰中為了避免在近距離內被明軍的紅夷大炮毀傷,不得不多次先等待加農炮中隊從遠距離毀傷火力之後再加入戰鬥。

“卡隆炮中隊隻在大嶼山之戰中,對付火力非常貧弱,而且數量也不占優勢的小股海盜時才發揮出其摧毀性較強的優勢。長遠看,卡隆炮中隊隻能充當巡邏或者護航使用。”

另外,特務艇中隊的特務艇大多噸位偏小,很難進行持續性的作戰――一些船隻建造質量不佳,而且這些船隻全部沒有在船底包銅皮,鑿船蟲和海生物附著情況已經變得極其嚴重,陳海陽估計,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船隻必須立刻進行維護。

“繼續使用特務船進行繁重的運輸和護航任務的話,很快我們就要麵臨在到1631年的上半年有一半以上船隻維護的尷尬局麵。”陳海陽警告道,“造船,特別是建造能夠長時間使用的大噸位船隻迫在眉睫!”

“我們現在這樣運輸船和戰艦不分家的局麵不合適。表麵上看起了是綜合利用,實際上船隻改造也好,分配也好,都弄得四不像。”海軍軍令部長明秋發言了。

澳宋海軍真正按照軍艦改造或者建造的,隻有鎮海和伏波兩艘雙桅炮艦和鐵肋木殼三角帆巡邏艇,但是它們的噸位均不超過200噸,是小得不能在再小的船隻,海軍軍令部在圖上兵棋演習中得出結論,如果四艘8154巡洋艦不出動,澳宋海軍隻有在小規模的戰鬥中才有能保持絕對優勢,一旦遭遇到劉香或者鄭芝龍這樣隨時可以動用上百艘大船的大型海上勢力,海軍就難以確保勝算了。

海軍希望得到若幹艘大噸位,風帆或者蒸汽動力的大型戰艦。在武裝、航速和續航力上至少要有19世紀初期的巡航艦的水平。

最後海軍提出要求:至少在1630財政年度內用追加撥款的方式開工建造2艘千噸級的三桅風帆巡航艦,1631年財政年度內,再開工6~10艘500噸級的武裝輔助船隻。

“顯然,這有點倉促了。”馬千矚等陳海陽發言結束之後才慢條斯理的說道,“大型戰艦,當然很有用。不過,即使不談我們的技術能力和物資儲備夠不夠建造這種19世紀水平的巡航艦,這條千噸級的船建造周期起碼要1年吧?”他說著回頭看了下展無涯。

“三百噸的木船,如果材料足夠,人手也足夠,突擊建造大約要六個月。”展無涯說道,“不過現在我們能夠建造鐵肋船,建造周期可以進一步縮短。三到四個月吧。”

“顯然,我們現在需要建造的不是這樣大船――因為我們是船能夠在短時間內投入使用,比如二三個月之內。”馬千矚說,“因為現有的海軍船隻,在半年內都會麵臨大修和維護的問題,開工建造要一年之後才能投入使用的船隻隻會造成海軍力量的空檔期。”

這是旗幟鮮明的反對海軍提出的造艦計劃。一時間執委會的會議室裏有些冷場。陳海陽想反駁,但是馬千矚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又得到了工業部門的證實。

鄔德說:“建造大型戰艦來不及了,我看還是從根本上先解決運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