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琦說:“我對武林高手不大信任,寧可多帶點子彈來得可靠。”他原本在外事部門工作,因為眼下外事部談不上多少工作工作很無趣。臨時決定投身情報工作――他受訓的時間比較少。童貫準備把他安排在情報站,作為常駐人員。徐天琦的專業是英語――這當然派不上用處,但是他本人對江淮方言頗有研究,也算是一種有用的技能。
“武林高手也好,手槍也好,都不是關鍵問題。關鍵是錢。”童貫悠然說道,“有錢走遍天下,無錢寸步難行。”
長江特遣小組的活動是長期性活動――執委會和情報局對他們的具體工作內容不做任何限製。隻給出大概的方向。下到南京上到重慶、成都都是長江小組的活動範圍。情報小組一但出發之後就得完全依靠自己進行活動,包括後續的活動經費也得設法自籌一部分。
“對外情報局會給我們多少錢?”徐天琦對此很感興趣。
童貫說:“上次李炎和我談過。大概是五百兩銀子。這筆錢開局足夠用了。我們要走遠路,身上不能帶太多錢。錢財露白容易出事。”
正說著話,李炎進來了。他笑容可掬的提著一個帆布包進來了。
“李處,你可來了。”童貫做出一番熱情洋溢的表情,站起來握手。
“嗬嗬,久等了。”李炎說著把一隻帆布包放在桌子上,“這是給你們的裝備。”
“我們什麼時候出發?”
“就在這三天內。”李炎說,“交通我們已經安排好了。”他坐下來打開帆布包,把裏麵的東西分發給在場的人。
“你們先坐船到廣州,在廣州起威鏢局和你們的土著保鏢彙合――就是這個人。”李炎遞給童貫一份紙麵文件夾,“這是他的材料,你看一看,完了還得還給我。”
童貫打開一看,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李小剛?他爹叫李大剛?”
“對。就叫這名字。”李炎說,“李大剛是起威鏢局的老一輩。武功很是了得。最近幾年年老體衰才不不出去走鏢了。他兒子拳棒都很拿得出手。是起威新一代的生力軍。”
“可靠麼?”
“很可靠。”李炎說,“臨高對李大剛有救命之恩,李小剛又專門到臨高上過培訓班。政保總局對他們全家的鑒定很高。而且李小剛的兒子已經被送到芳草地去念書了。”
這一次除了李小剛作為長江小組的隨行保衛人員,李大剛和李小剛的老婆向春花也會隨同前往。
“向春花也是護宅鏢師出身。對你們小組會很有用。”
“全家上陣?真是忠心耿耿了。”
“人手多一些沒壞處。”李炎沒說的另外一件事這是殖民貿易部拆分起威鏢局係統的手段。李大剛是江西人,是孫可成最忠心的“同鄉老弟兄”,江西幫的基本班底。正好借此機會拆分掉。
李炎接著從包裏掏出一個布包,打開一角:裏麵露出了金燦燦的金葉子。
“五十兩黃金。”李炎說道,“按照大明的彙率,差不多就是六百兩上下的銀子。”黃金比白銀容易攜帶,商賈遠行需要攜帶大筆款項的,往往會事先兌成黃金。
最後4支Glock手槍,每支槍2個彈夾。這是元老的標準個人武器。這幾支手槍原本就是他們的佩槍,幾天前全部送去進行了檢修保養。另有200發9mm派彈。用鐵皮盒子裝著。
一部分情報人員認為搞貿易-情報工作用不著手槍,但是古代社會的治安很差,沒有利器防身不安心,所以討論再三之後決定還是給貿易-情報人員配發手槍。當然,情報人員也可以選擇不帶手槍。
長江特遣小組不配備電台,因為童貫至今還沒有決定把特遣小組的據點安置在哪裏。情報局認為可以安置在南京,但是童貫認為江南地區未來會杭州情報組進行活動,在南京再安置一個有重複建設之嫌――他個人主張安排在武昌。
武昌在明末是四戰之地,情報局對他的這個主張不大認可――畢竟確保元老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武昌的地理位置很重要,不但是長江中遊重鎮,還連接陝西、漢中等地,是南北的一個要害部位。在武昌能收集到很多有用的消息。”童貫對此地十分有興趣。(未完待續。)(未完待續。)
。您提供大神吹牛者的臨高啟明被禁的原因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