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諾雖然對機械廠最終僅撥來一名剛從職校畢業入廠的新工人不太滿意,但有總比沒有強。要實際試製繼電器,瑣碎活比之前坐而論道的“設計”多太多,而且這些事倒也用不上熟練技工,有個打下手的能把自己的精力解放出來不少。他心裏盤算著進度安排,沒有發覺麵前的少年偶爾會瞟向他辦公室的方向。
馮諾這兩天廢寢忘食地鑽研法拉第給的幾份漆包線製造資料。大致來說法拉第那邊也試製過漆包線,走得路線頗為複雜,即有改性桐油的,也有改性生漆的,不管用哪種,漆膜的耐磨性都很差,必須有棉紗纏繞加固。算是勉強可以用在電機上――缺點嘛,自然就是影響使用壽命。
“這麼看來也不算太難嘛。”馮諾看了資料,覺得自己還是有把握搞一搞的。
電力口還很慷慨的分了一部分據說質量很好的矽鋼片給他,這算是一腳踩進了繼電器製造的坑了。聽說他有誌於這項事業,電力口和對電子感興趣的元老們都來信來電登門獻計獻策,一時間馮諾的住處和辦公室居然門庭若市,他的動力也增大了些許。
一上項目,他才知道原來臨高還有人在搞漆包線這些玩意,不過那是另外一個研究方向,項目名稱是“電子元器件開發組”,主持人是他的同行修語軒。
修語軒本是通信工程出身,自登陸以來,主要的工作就是維護臨高電信的機房。雖然工作地點不同,幹得活基本一樣。
眼見著這機房維護的工作實在沒前途,修語軒走了鍾利時的門路,進了科技部下麵的“電子學研究所”,擔任所長――當然是光杆司令。
修語軒在電子所忙於“複原”各種電子元器件――說起來電子元器件的製造並不困難,難的是原料嚴重依賴精細化工,所以休所長的工作並不順利。
現在聽說有人要啃繼電器這塊骨頭,修所長不僅親自上門拜訪,交流了跑項目、維護機房的心得,最後送了一套他專門從大圖書館搜集來的技術資料。
送走了修語軒,他隨手打開了修語軒送來的文件夾,頭一本就油印的小冊子《漆包線簡易製造法》。下麵還有一行字:科技部內部讀物,注意保存。
看著小冊子的標題,馮諾的心裏就是一陣嘀咕。翻開前言,雖然去掉了不少有時代性的詞彙,但是那熟悉的行文風格還是讓馮諾立刻明白了這是一本大躍進時期編撰發行的所謂“土法製造”小冊子。
馮諾的眼皮又是一跳,近兩年製造總監部和企劃院已經多次發文給各個部門,特別要求工業口、科技口、軍工口各技術研發小組謹慎使用大躍進甚至是解放前的“土法、簡法”。注意標準化問題,淘汰過於落後技術。尤其是指出使用此類土法必須先做小批量試驗,不可盲目上規模投產。
不過對他這個百分之百的外行,還是這類小冊子更容易理解和試驗。
“算了,因陋就簡就因陋就簡,咱臨高這些東西,哪樣不是從山寨土法上馬開始的,憑什麼我們的項目從開始就要一切向舊時空標準看齊?”馮諾心想。
“漆包線的整個生產過程包括拔絲、塗漆、烘烤和收線幾個工序,將專門的漆包線塗料塗到清潔的裸銅線上,經300-400攝氏度的高溫烘烤後,使塗料聚合緊密地包在線上,再冷卻成為漆包線。這是個連續生產過程,一整條漆包線在生產過程中是各部分逐次曆經各工序,並不停頓。”
這書似乎還算靠譜,寫得蠻清楚,也老老實實講谘詢了誰,參考了哪幾個廠子的工藝,書中一張表格還記載了各線徑下的漆層數、漆層厚度以及常溫電阻率,都是從前蘇聯的工業資料中摘抄的。
根據這簡易法子的記載,熬製絕緣漆的設備極其簡陋:基本是一個灶台一口鍋,當然這鍋是專門製造的,鍋蓋附有煙道,另配有溫度計、攪拌棒和格氏管,攪拌棒可從鍋蓋上的一個小門伸進去。格氏管則用於測量塗料粘度,線徑越細,塗料的粘度應越低。
他看了下小冊子上羅列的設備和工具,似乎沒什麼臨高不能製造的東西。
絕緣漆的配方是酚醛樹脂17%、生桐油43%、氧化鉛0.35%、鈷幹燥劑0.1%、燈用煤油40%。看到這裏,馮諾鬆了口氣,這些原材料臨高都能自產。酚醛樹脂他不知有沒有,但以前中學化學課,合成酚醛樹脂是最簡單的有機實驗了。至於原料苯酚和甲醛,臨高的化工廠都有製造;桐油自不必說,這算是中國的傳統大宗出口貿易商品,民間使用也很廣泛,即使在元老院的工業體係裏它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氧化鉛自古即有,即所謂的密陀僧。這是煉丹術的副產品,是硫化物類方鉛礦族礦物方鉛礦提煉銀、鉛時沉積的爐底的產物。算是一位相當重要的中藥材,古代的化妝品也用這個作為增白劑。直接製備也不是難事;煤油當然有得是;隻剩下鈷幹燥劑,資料裏也介紹了製備方法,而且提到用二氧化錳製造的錳幹燥劑亦可替代,元老院控製有錳礦,想來也不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