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有姓,稍稍拿得出手的小輩弟子,也就那麼四五個,其中一個還是別派臥底。

華山派雖因劍氣之爭導致元氣大傷,可武學傳承未失,隻要肯大開山門,大把的弟子可收。

原劇中的嶽不群,為什麼不大肆收徒?

沒別的,就一個問題,養不起。

六大派的沒落,最大的原因也是這個。

在朝廷的打壓下,門派根本沒有經濟來源,連吃飯都成問題,誰有閑心練武?

所以想要振興華山派,李慕還得去弄錢,弄大把的錢。

這一點對他來說,倒是算不得什麼難事。

金書武俠世界都是一脈相承,處於同一個世界的不同時間段,那麼許多東西,自然都是存在的。

比如寶藏。

如今李慕有機會弄到手的寶藏有兩處,一處是南京魏國公府的建文帝寶藏,一處則是江陵城外天寧寺中的《連城訣》寶藏。

當年燕王朱棣叛亂,發動靖難之役。

大軍壓境之時,建文帝將宮中內府的金銀珠寶悉數轉移,藏於魏國公府地下,以期他日複國所用。

隻可惜到最後這筆寶藏都沒能用上,隻留下了一張藏寶圖。

這筆寶藏的存在,隻有當時的魏國公,即徐達之子徐輝祖知曉。

徐輝祖英年早逝後,便再無人知曉。

一直到《碧血劍》時期,藏寶圖落到袁承誌手中,才被他發現並起出這份寶藏。

袁承誌將寶藏換成軍資,收攏父親的老部下(山宗),成立了“金蛇三營”,成為他後來出走渤泥國的班底之一。.伍2⓪.С○м҈

這是金書世界所有寶藏中,唯一一份正常發現、起出、並發揮作用的寶藏。

換句話說,這份寶藏在這個時代,依然安安穩穩的躺在魏國公府地底。

不過如今的魏國公府,可不像是《碧血劍》時期。

那時南京城已經被李自成打下來,袁承誌自然可以從容挖寶。

可如今的魏國公府,還住著這一代的魏國公呢!

國公府邸的守衛有多森嚴,這不難想象,想到人家家裏去挖寶藏,還得帶出來,這根本就不現實。

那麼李慕能選擇的,似乎也就隻有《連城訣》寶藏了。

連城訣寶藏乃是南北朝時期的梁元帝所藏,一直到清初才被人發現,在這個時代自然也是存在的。

隻不過那大金佛肚子裏的金玉珍寶有毒,想安全的弄到手還得費些周折。

但不管怎麼說,難度總要比魏國公府的寶藏低得多。

他都不用全取出來,隨便裝他一包袱,就足夠華山派幾十年的開銷了。

養弟子跟養軍隊,終究還是有所區別的。

宗門隻需給弟子提供吃穿用度即可,最多再給配把劍。

無須如軍隊那樣還得發軍餉,準備兵器鎧甲,各種軍械,甚至是戰馬。

那大金佛李慕暫時不打算動,以免打草驚蛇,泄露出去。

先弄些金佛肚中的金玉珍寶撐著,等華山派重新崛起,有了充足的人手,再設法將之全部搬回華山不遲。

有了打算,李慕當即動身。

九陽神功他已修煉大成,那四卷《楞伽經》便沒必要再隨身帶著,帶回去也沒法解釋。

他效仿張無忌,將四卷經書用油布包好,埋在了劍塚山穀的山洞中,隻帶走《醫經》和《毒經》。

這兩本經書對他也有大用,日後可以慢慢參詳研習。

張無忌可以用幾年時間學成,他用二十年時間來“細嚼慢咽”,總不會比張無忌學得差。

就算在這個世界暫時派不上用場,日後到了別的世界,總歸能發揮出其作用。

。您提供大神凝神舞墨的諸天反派的逆襲李慕寧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