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個月的準備,朝堂架構調整完畢,大漢徹底進入一個新時代。
李慕升任大將軍兼太傅的消息,以及新製度的內容,皆已昭告天下,公告已經貼到大漢所有疆域。
而就在大漢最後一座城池,貼上李慕升任大將軍的告示時,李慕就發現,呂布的執念已然完成。
這讓他頗有些哭笑不得,原來呂布的追求真心不高,他從未想過什麼謀朝篡位,榮登大寶這種事。
能讓自己的武勇威震天下,然後位極人臣便足矣。
而這兩個目標,如今都已經達成,李慕的任務自然就此完成。
現在也就隻需要等三國劇情時間線結束,他便可以回歸。
原劇情的結束時間,是在公元280年,三國歸晉的時候,距今還有八十八年。
但隻要他蕩平天下,讓大漢重新恢複一統,使天下太平,劇情多半便會提前結束。
既如此,那便戰吧!
既然無需成為皇帝便已完成任務,那他不妨真正當個匡扶漢室的大忠臣。
如此或許還能扭轉呂布那反複無常的名聲,在這個世界的青史上,留下一個美名。
……
在公告傳遍大漢疆域的同時,召集所有刺史太守進京的詔書,也已送到諸侯手上。
天下諸侯的反應可以歸納為三種,第一種就是漢室宗親,如荊州劉表、益州劉焉、揚州劉繇、幽州劉虞等等。
他們拿到的詔書中寫明,若願奉詔,可封親王,憑自身能力或為官,或為將。
如不奉詔,視同謀反,朝廷將出兵討伐。
這些人紛紛表示願意奉詔,前往京城見駕。
除這些漢室宗親外,還有諸如孔融、馬騰、陶謙、鮑信、王匡等忠於漢室的諸侯,也願意奉詔。
這些願意奉詔的人想得很清楚,這新製度乃是真正於國有利的製度,他們本身就忠於大漢,自然不願背負亂臣賊子之名。
第二種反應則是如袁紹、袁術、公孫瓚這類野心勃勃之輩。
他們不是看不出新製度對大漢的好處,但他們本身從一開始,就是心懷爭霸之心,又怎麼可能去管大漢怎麼樣?
因此這些人不僅不奉詔,反而四處遊說鼓吹,說這是呂布的陰謀,目的就是為了把他們騙入京城,好一網打盡。
待天下諸侯皆死,他便可輕易掃平天下,再無可以反抗他之人,到時候他若要謀朝篡位,還有何人能抵擋?
別說,還真有許多小諸侯被他們說動,他們堅信這一切一定是呂布的陰謀,而且堅信呂布一定會篡位。
這些小諸侯也就是第三種反應之人,他們自身實力不足,抵抗不了朝廷大軍,又不願意奉詔進京。
是以他們紛紛投入袁紹、袁術、公孫瓚等人麾下,抱團抵抗。
其中便有父親死在李慕手中的江東小霸王孫策,還有他的好兄弟周瑜,兩人都投了袁術。
當初孫堅前往英雄台會盟,是把孫權帶在身邊的,撤退時袁術順手捎上了孫權。
在詔令傳遍天下時,袁紹、袁術、公孫瓚等人,就開始大肆招兵買馬。
除此之外,陳留曹嵩為替子曹操報仇,散盡家財,募得兩萬大軍,以族中子侄曹仁為帥,曹洪為將,於家鄉操練兵馬。
沒過幾日,又有夏侯兄弟引壯士千餘來投。
說起來,夏侯惇夏侯淵兄弟,跟曹操同樣是同族兄弟。
因為曹嵩本是夏侯氏之子,隻是過繼給曹家,因此曹家和夏侯家,都可算是自家人。
除曹家兄弟和夏侯兄弟外,樂進、李典這倆原本就是曹操部將的無雙武將,也同樣投到曹仁麾下。
如此一來,天下明確與李慕為敵的諸侯,便有四路。
四路反賊按照地域性,分別結成聯盟。
陳留的曹仁與南陽的袁術為盟,南皮的袁紹與易京的公孫瓚,也暫時放下恩怨,聯盟對抗即將到來的朝廷大軍。
兩個軍事集團在奉詔的各路諸侯,拖家帶口進京的時候,趁機攻城略地,吞並那些諸侯的地盤和兵馬,同時將各自的地盤連成一片。
他們都很清楚一件事,如果不能滅掉呂布,那麼他們無論占據多大的地盤,坐擁多少兵馬,都沒有意義。
若不能精誠合作,他們唯一的結果,就是被呂布各個擊破,盡數吞並。
所以四路諸侯這次是真正的團結一心,定要打敗呂布,再行各憑本事,逐鹿天下。
等到各路奉詔的諸侯到達京城時,四路諸侯的兵馬皆已突破十萬大關,若是全部聯合起來,又是五十萬大軍。
不過李慕並未著急,正好讓他們斷了那些進京諸侯的後路,同時讓反賊聚集在一起,好畢其功於一役。
……
皇宮,後花園。
劉協與伏壽各持長劍,正在施展同一路劍法。
這路劍法招式十分簡單,因此兩人學得都很快。
待施展完劍法,兩人倒轉長劍,走到李慕麵前,劉協笑道:“太傅,我們練得如何?”
李慕頷首讚賞道:“非常不錯,短短幾個月時間,陛下和娘娘能練到這種火候,可謂資質不俗。”
李慕傳給劉協和伏壽的內功心法,是九陰神功,這是最適合用來築基的心法。
伏壽目光閃了閃,道:“太傅,本宮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慕道:“娘娘請說。”
伏壽遲疑的道:“太傅傳給我和陛下的劍法,似乎……有些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