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漢末不再是漢末(3 / 3)

……

大朝之日,所有進京的刺史太守入宮覲見。

如事先說好的一樣,幾個漢室宗親,盡數被封為親王,日後就住在洛陽。

無論是他們還是他們的子女,若想為官為將,需憑各自本事。

若不想為官為將,反正親王是世襲罔替的,他們可以世世代代做個閑散王爺,享盡榮華富貴。

其他人則是從知州到知縣,從三品將軍到六品將軍不等。

畢竟諸侯也有大有小,不可能所有人都一樣。

除封官的諸侯外,朝廷這一波最大的收獲,就是那些諸侯帶來的部將和謀士。WwW.com

計有劉表麾下文聘、黃忠、黃祖、霍峻、李嚴、蔡冒、張允、邢道榮、蒯良、蒯越、尹籍、王粲、韓嵩。

好家夥,漢室宗親中,就數這家夥最豪橫。

劉焉麾下大將甘寧、嚴顏、張魯。

劉繇麾下許邵、孫賁。

劉虞麾下鮮於輔、鮮於銀、齊周、閻柔、魏攸、田疇。

孔融麾下太史慈、武安國、孫邵、王修、彌衡。

馬騰及其麾下龐德、其長子馬超,至於馬休、馬鐵、馬雲騄、馬岱等弟弟妹妹,目前都還隻是小屁孩,濟不得事。

陶謙麾下曹豹、孫觀、陳登,以及鮑信麾下大將於禁。

這一大幫子武將謀士的注入,使得大漢終於可以稱得上一聲兵多將廣。

這些人當中,有的屬於諸侯家將,有的則隻是部將。

家將有願意為朝廷所用的,也有隻願跟著自家主公的,但大部分人還是想要建功立業。

安排好這批人,又獲得一大波謀臣武將的注入,李慕果斷開始調兵遣將,開啟奉旨討賊模式。

這次諸侯進京,所帶兵馬不多,都隻帶一兩千嫡係作為護衛,其他兵馬都被留在老家守城。

但所有兵馬湊起來,也有四萬大軍。

經過整編後,李慕手中同樣擁有了五十萬大軍,隻不過他不可能將所有兵馬全部拉出去討賊。

他另派兩名武將,帶著諸侯整編出來的那四萬兵馬,前往虎牢關換防,將臧霸郝萌及所部五萬兵馬換回來鎮守洛陽。

隨後以成廉、宋憲、魏續為主帥,分四路大軍征討曹仁、袁術、公孫瓚,他自己則是親率十萬大軍直撲袁紹。

曹仁麾下如今有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等猛將,因此李慕在成廉軍中放了文聘、黃忠、甘寧、太史慈四大頂級無雙猛將。

袁術手下也就一個紀靈拿得出手,於禁對付他綽綽有餘。

公孫瓚麾下已經沒什麼厲害的無雙武將,魏續麾下有馬騰父子外加龐德,足以虐死他。

李慕這一路則是帶著張遼趙雲,無論袁紹麾下有些什麼猛將,全都白給。

什麼河北四庭柱,顏良、文醜、張郃、高覽,都不過一戟的事。

武將分配好後,謀士李慕也經過一番抉擇,將麾下十數名謀士平均分配到四路大軍中。

接下來便是長達三年的征戰,倒不是說敵人難對付,而是一直找不到大決戰的機會。

除了四路大軍剛剛出征時,跟四大逆賊打了幾仗,之後四大逆賊幾乎一直在逃。

而漢軍每打下一座城池,總要耽擱一些時日進行安民工作,同時因為打下的城池總要留下兵馬鎮守。

因此四路大軍越打越少,總要進行補充,除收編降卒外,也需要招募一定兵員,結果時間就這麼遷延下來。

三年之後,李慕跟魏續在北平會師,此時袁紹也跟公孫瓚合兵一處,逃往東北苦寒之地。

至此,北方徹底平定,李慕也無需再一城一地的慢慢經營。

他本就有借公孫瓚袁紹之手清洗地方,然後趁機建立新秩序的打算,所以才會不緊不慢的一路追擊。

朝廷大軍所過之處,地方官員和衛護所盡皆到位,李慕直接以最極端的手段,迅速完成變法改革,進入新製度的運行。

如今袁紹和公孫瓚既然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李慕自然不會再跟他們玩追追逃逃的遊戲。

當即撇下大軍,直接朝著袁紹公孫瓚逃走的方向飛去,隨手幹掉兩人,再滅了白馬義從,餘者便盡皆投降。

等於說他一個人,便逼降數萬大軍。

對袁紹公孫瓚麾下士卒,李慕隻給他們留下一句話。

“你們若仍願做個堂堂正正的漢人,要麼自行前往洛陽歸順,要麼放下兵器回家,否則就繼續往苦寒之地去吧!”

說完這句話便徑直飛走,十三萬袁紹公孫瓚麾下將士,在被李慕饒過一命的張郃高覽率領下,往西南返回。

其中小半選擇回家,大部分人決定跟隨張郃高覽去洛陽歸順朝廷。

李慕回到漢軍之中後,當即回師南下。

在他徹底幹掉袁紹和公孫瓚時,袁術與曹仁也被追殺到巴陵一帶,最終被堵在雲夢大澤邊。

最終一戰,袁術曹仁麾下總計十五萬大軍,盡數被打崩,其中大部分投降,小部分潰散。

袁術、孫策、周瑜、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李典等盡數被誅。

至此,曆史進程徹底改變,漢末已不再是漢末,也不會再有三國。

劉協更不再是大漢末代皇帝,反而是又一個中興之君。

。您提供大神凝神舞墨的諸天反派的逆襲李慕寧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