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千鈞一發(2 / 3)

急促的牛角號響起,這是攻城的信號,位於後方的投石機立刻發動,將一片片石彈拋向城頭。

霎時間,城頭白苗武士被砸死砸傷者不知凡幾,淒厲的慘叫聲在城頭上響起。

而在投石機發動的同時,蠻夷大軍也抬著長梯,推著衝車,嗷嗷嚎叫著衝向城牆和城門。

刀盾手將藤盾舉在頭頂,抵擋著城牆上射下的箭矢。

那些藤盾的製作方法,與三國時的藤甲兵同出一源,皆是油浸而成,對冷兵器的防禦,不在大唐的蒙鐵盾牌之下。

但因為有怕火易燃的缺點,自三國時諸葛亮火燒藤甲兵後,南蠻諸部便再也沒用其製作過藤甲,最多用來製造藤盾。

如此即便被點著,也可以隨時丟掉。

雖說因為黑苗的攻勢太猛太快,以至於大理城沒來得及做好戰備,但火箭這種東西,任何時候都會準備一些。

因此在蠻兵衝鋒時,豐隆立刻下令使用火箭。

火箭一出,便有許多刀盾兵的藤盾被點燃,他們不得不將藤盾丟掉,頂著箭雨向前衝鋒。

豐隆將箭雨的重點照顧對象,放到了衝車上。

相對於蟻附攻城,衝車對城門的威脅更大。

一旦城門被衝破,叛軍便能以最小的傷亡攻破大理城。

而隻要保證城門不破,叛軍想要破城,就要付出慘重代價。

大理城的弓箭手終究不多,在重點對付衝車後,第一波五千蠻兵的衝鋒,隻折損了兩三百人,便順利靠近城牆。

長梯一架,殘酷的蟻附攻城就此展開。

因缺乏滾石檑木熱油,守城的白苗武士隻得以木叉,將長梯推倒。

但每次推倒後,蠻兵立刻又會將之架上。

這種戰鬥,雖說守城方會占據巨大優勢,但對他們體力的消耗卻著實不小。

長梯本身的重量就不輕,再加上攀在上麵的蠻兵重量,想要將之推倒,也要費不少力氣,且通常需要數人合力才能做到。

所以打攻城戰,攻城方會傷亡慘重,因此通常需要數倍,甚至十於守城方的兵力,才有可能獲得勝利。

而守城方,則往往是生生被累垮的,待到守城方將士氣力耗盡,便是城破之時。

此時叛軍的數量,雖不足白苗武士的十倍,卻也有近八倍,隻要戰術安排得當,攻破大理也就是一兩日的功夫。

在大戰開始後,南蠻王豐隆指揮守城,聖姑則是帶著一群白苗族祭司,四處為受傷的白苗武士醫治。

蠻兵的攻勢一波接一波,幾乎片刻不停。

每一波進攻都是五千人,每當赫爾思發現,攻城部隊達到一定傷亡數,但始終沒有攻上城牆的跡象,就會下令撤兵,然後換另一波上。

撤下來的士卒回到後方休息,發起進攻的始終是全盛狀態的生力軍。

他就是要以這種車輪戰的方式,將守城的白苗耗死。

同時也是為了維係蠻夷諸部的平衡,避免引起蠻夷諸部酋首的不滿。

大家的傷亡都差不多,誰都挑不出理來。

那些蠻夷之所以甘做炮灰,負責最殘酷的攻城戰,自然是因為趙買嗣承諾的好處,足夠讓他們動心。

黑苗本部的兵力,未來還要維係南詔國的穩定,跟撈一波就走的蠻夷諸部不同,自然不能有太大折損。

這一戰從上午一直打到日暮西沉,白苗片刻不得歇,消耗極大,下午的幾場進攻,一度有蠻兵衝上城頭。

卻每次都被豐隆率領一群武藝高強的武士,生生將衝上城頭的蠻兵殲滅。

不過拚殺了整整一天,他們也差不多已經是強弩之末。

而黑苗一方的二十多支攻城部隊,隻輪換了一半多,還有十支攻城部隊一直處於休息狀態。

黑苗即便不打算連夜攻城,但派出小股軍隊,保持對大理的襲擾,讓白苗守軍得不到休息,還是沒問題的。

豐隆和聖姑心裏皆是一片絕望,照這種態勢下去,明日就將是大理城破,白苗族滅亡之時。

……

在經受了整整一夜的襲擾後,白苗武士們已是疲憊至極。

而天一亮,赫爾思就立刻下令繼續攻城,白苗族再苦守了半日,到下午未時的時候,便再無力抵擋。

蠻兵如潮水般湧上城牆,白苗武士全軍潰敗便在眼下,局勢已到了千鈞一發的時刻。

就在豐隆即將下令撤離城牆,退守女媧神殿之時,轉機終於出現。

天上,一杆方天畫戟如天外流星一般,自東北方向飛射而來。

李慕雙臂環胸,立於戟頭之上,女苑、紫萱、林業平三人,側身坐在戟杆上,穩穩當當。

他們身上都帶著一把長劍,這半年來,三人跟隨李慕習練劍法,個個戰力大進。

女苑以前的戰鬥方式,依靠的是她那雙銳利的爪子。

可李慕不想別人知道她是妖,便將他自創的那門“無雙劍訣”傳給了她。

而對於紫萱和林業平這兩個朋友,他當然也不會敝帚自珍,隻要不把蜀山派的劍訣傳出去,其他武功並無問題。

當看到下方情形,紫萱心下大急。

此時蠻兵已經湧上城牆不少,並站穩腳步,死死頂住白苗武士的攻擊,使得白苗武士再無力去推倒長梯。

如此下去,隻需一時半刻,當城牆上的蠻兵越來越多,白苗武士便隻有潰敗一途。

李慕也知道此時已到了千鈞一發的時刻,當即法力爆發,方天戟速度再快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