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村裏出了個俞安安,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覺得閨女早晚得嫁出去。
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遲早是婆家的人。
女娃子嫁人後,那肯定得為婆家打算,送去念書以後還不是便宜了別人。
想到這些,大家還是覺得沒必要供閨女去上學,兒子才是自家的。
這種根深蒂固的老舊思想,一時半會兒不是那麼好改變的,隻能潛移默化的慢慢改變。
深夜,俞大河坐在床邊,慢條斯理地吸了一口煙,然後才開口說。
“老婆子,你把孩子們的學費準備好,明天拿給老四,多給幾塊,給他們買紙筆。”
俞婆子一聽要拿出差不多十塊錢,心口就抽抽的疼。
“真要送春妮和婷丫頭去上學啊?她們都這麼大了,要不就算了......”
倆丫頭都去上學了,以後家裏這些活給誰幹啊。
俞大河不急不緩道:“不是說了嘛,都送,兩個丫頭現在讀點書,以後也好找人家,孩子們都去讀書了,光留她們倆在家,她們心裏肯定有怨言。”
“再說了,就送這一年,明年她們的學費就歸她們老子娘負責,到時候就算怨也怨不到我們身上。”
俞大河不想以後被孩子們怨上,所以盡量做到公平。
俞婆子即便有些不情願,但還是起身去炕櫃裏數了一堆錢出來,放在床邊櫃子上,準備明天給老四。
第二天,俞老四接過錢,領著侄子、侄女們去學校,一一給他們報名。
從這天開始,俞家的孩子們開始正式上學了。
第一天開學,學校沒有正式上課,家長帶著孩子報完名,領完教材就回家了。
俞建業領著九個學生來學校報名,還引起了一番轟動。
大家看到這麼大一群孩子來報名,還在猜測是誰家這麼有錢,居然一口氣送這麼多孩子來上學。
後來得知這群報名的孩子是那個考全縣第一名俞安安的哥哥姐姐,頓時了然。
難怪這麼大方呢,原來是俞安安的家人啊。
俞安安上學期得了縣裏二十塊的獎金,後麵公社和學校又各自獎勵了她五塊錢,算下來一學期她拿到了三十元的獎金。
有了這筆錢,確實有這個能力送家裏其他孩子們來上學。
不過這俞家人還真是注重孩子的教育啊,除了男娃,居然又送了另外兩個年紀大的女娃來上學。
這麼大的年紀了,過不了幾年就要嫁人,能讀幾年書啊,果真是錢多了沒地方花。
俞安安報完名,特意去了一趟校長辦公室。
白校長看到俞安安特別高興,上學期因為這孩子考了全縣第一名,這學期他們學校的報名率提高了不少。
好多村子現在都願意把孩子送來學校上學。
俞安安來找校長主要是找她借高二和高三的教材。
高一的所有課程她全都看完了,她打算加緊速度,爭取一學期學完接下來所有的課程,然後把所有的精力放在醫學上。
白校長知道俞安安是為了借教材來的,也沒問她緣由,痛快地把高二的教材借給了她。
不過高三的教材他這裏也沒有,俞安安一時有些失望。
好在最後白校長答應她,願意打電話給以前的朋友幫她要一套。
俞安安千恩萬謝,抱著校長給她的一疊書,高高興興的離開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