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隕落在星際之中,我們也將前撲後擁,最少我們需要給後代撐起一片天地,不能讓我們後代子孫在冰冷的冰封世界中瑟瑟發抖。”
“各位時不待我,哪怕這項計劃付之東流,我們也要繼續負重前行!”
“這項大事,需要各位的支持,絕不能讓我們後輩困惑在小小基地上,沒有藍天,更沒有青青草地,這些都將逝去,為了我們後輩,這項計劃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眾人聽到長老莊嚴鄭重的宣言,不自覺感到身上的擔子加重不少。
“長老,星際移民絕不是一朝一夕事情,需要考慮的東西太多,我們將麵臨星海上各種嚴峻的挑戰,所以各項技術基本上從無到有。”
“前提是,我們必須要有充足的材料為基礎,外界冰封雪地,寒潮的溫度實在太低,根本無法走出基地,這讓我們計劃遭受腰斬。”
“材料成為我們的困境,如果沒有大量的材料作為支撐,我們根本無法建設星際飛船,這等於計劃還沒開啟,就已經失敗!”一位科研專家當即將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事情闡述清楚。
眾人紛紛低頭探討著:
“是啊,材料是建設飛船的根本,而且飛船軀體更需要無比堅固的材料,才能支撐起星際航行,要是在星際中飛船遭受隕石撞擊,一碰就碎,那麼太空航行將死傷無數。”
“確實,在星際飛行,數字不清的隕石成為星際航行最大的障礙之一,隕石在太空飄蕩,飛船在隕石群落中無法來去自由,這無疑是一座大山,要怎麼搬走這座大山。”
“眾所周知,飛機在航行中要是撞到鳥類,在高速飛行當中造成的衝擊破壞力有多大,更不用說在星海飄蕩隕石撞擊威力,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克服的困難。”
聽完這位專家分析讓現在會議室內一片寂靜,確實殘酷的現實又讓人不得麵對這個事實,正如這位天文學者所說這般,在茫茫星海當中數字不清的隕石在星海中飄蕩,飛船麵對這些隕石成為不可跨越的難題。
要知道能夠承載移民為目的飛船,通常都是十分巨大,隻有這樣才能承載更多民眾前往殖民星,一旦飛船麵積巨大就越難躲閃小麵積的隕石衝撞。
畢竟飛船麵積太大躲閃不及,必然會受到隕石撞擊,一旦飛船在太空中受損,那麼絕不是輕易可以解決的問題,飛船重創沒有後援,隻能自行維護,要是飛船受損嚴重,那麼隻有機毀人亡的結果。
想到這裏眾人不禁眉頭緊鎖,看來這條路他們最少需要花費上百年的時間,絕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事情,這項難題足以讓人望而卻步。
“各位,困難是有的,如果連挑戰困難的勇氣都沒有,我們如何麵對未來,當下的形勢已經逼得我們不得不將目光看向星海。”
“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找到適合人類居住的殖民星,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我們都需要一個溫暖的生存環境,而不是躲在堡壘中瑟瑟發抖。”
“地球正在進行新的一輪洗牌,人類已經失去生存空間,我們必須為我們下一代找到生存之路,哪怕這條路是一條衝向深淵鴻溝,我們也將義無反顧,與其坐在堡壘中等待滅亡,還不如衝破牢籠。”
“各位專家,對於當前地球變化,你們更有發言權,說一說,以目前地球變化,寒潮將持續多久,目前寒潮溫度是不是最低點,有沒可能寒潮溫度爆發更低?”對於大長老的詢問,會議室專家學者們頓時有些沉默。
雖然他們對於移民星際不太支持,但是又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地球已經不適合人類居住,隨著時間推移地球磁場正在快速轉變,這樣低溫寒潮絕不是偶然,持續時間將可能超越人類文明誕生時間。
新一輪物種變化正在持續變化,也許地球經曆上億年重新進化,又將誕生人類,一般智慧種族,這就是殘酷的現實,讓在場專家學者們陷入沉默。
最初時期地球發生磁場變化時,就有專家專門進行多次數據收集,隨著地球磁場發生劇變,地球溫度仍然在發生劇變,甚至有可能更低。
這已經遠遠超出人類對於最低溫的認知,地球發生的變化一切超越人類的認知,要知道在人類已知絕對零度值在零下272℃,然而地球磁場的變化帶來的劇變,氣溫超越人類以往對於最低溫度值的認知。
不斷刷新人類對於最低溫度的認知,當初人類天真認為宇宙中最低溫度絕對不會超過零下272℃,可是現實狠狠抽了這些專家學者一記耳光,地球正在不斷刷新這個最低溫度值。
在這樣氣溫生存,絕對是一種噩夢,華夏要是沒有核變氣象儀這種神器,早已經全軍覆沒。
寒潮低溫刷新所有專家學者們的認知,宇宙何其之大,根本不是目前人類能夠窺視的,對於能夠衝出地球,在場不少專家學者不抱有太大的期望。
因為他們都知道在他們有生之年,看不到這種飛船誕生,研發這種飛船最少需要數十年時間,甚至是數百年時間,到那個時候他們這些人早已經化為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