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羽墨想呀想,想到村頭一戶人家,他們家應該是做豆腐的,她之前在那院子找到了豆腐渣,院子放有洗幹淨的豆腐模具。
豆腐模具,可以拿來放蒸熟了的粉定型,現在隻差一個容器,裝著茶仔粉能放在鍋上蒸熟,這一步是需要把生料變成熟料,處於最適宜油分流出的狀態,是壓榨最關緊要的工序。
黃羽墨想不到用什麼代替,就直接去那院子找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
這家人比村裏別人條件要好,雖然一樣是土磚屋,裏麵的桌椅卻很少有缺腳斷腿的,其他家具也一應齊全。
“木桶?這個可以”黃羽墨終於找到了想要的東西,榨油的工具是齊活了,隻等茶籽這個東風了。
黃羽墨回到院子,李雪帶著李思淼在院子和石頭一起剝毛粟子,看起來恢複得不錯。
接下來的幾天,大家都忙著上山,他們收獲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毛薯一大堆,目測有兩三百斤,葛根也挖了不少,她準備等有空了,把它弄成葛根粉,那樣吃起來方便也方便攜帶。
茶籽也有不少,應該有三百來斤,它的出油率正常大概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以他們現在的工具條件肯定不能出這麼多,就按一半來算,也能榨出三四十斤油來,不錯不錯。
在李誌安和陳子平的帶領下,他們還摘來了不少的野果,有烏飯子、火把果……讓他們的生活一下就豐富起來。
糧食是不缺了,下飯的菜卻是沒有什麼變化,每天都是蘿卜白菜,偶爾來個蛋花湯。要是能改改口味就更好了。
“對了,不是有黃豆嗎?弄不成豆腐,那就弄點豆漿來喝吧。”
其實做豆腐對黃羽墨來說並不難,難的是現在沒有石膏,前世她舅舅就是做豆腐的,對那流程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幹脆多泡點吧,還可以做一份臘八豆,嗯嗯,這個下飯不錯。”黃羽墨越想越覺得是個好主意。
“小羽,你在幹嘛?”山上能摘的都摘回來後,黃文才他們除了偶爾上上山就基本留在家裏,見她拿黃豆出來,好奇的問道。
“不是說豆腐是黃豆做出來的嗎?我想試試。”
“小羽你什麼時候會做豆腐了?我怎麼不知道。”黃文才睜大眼睛看著她。
黃羽墨咯噔一下,朝他露了個笑容“你忘了,二丫姐家就是做豆腐的,我看過他們怎麼做,做不出來豆腐,弄點豆漿喝也不錯嘛。”
二丫是陳村的,他家是賣豆腐的,不過七八歲,每天天沒亮就起來幫他父母擇豆,磨豆,黃羽墨去過她家幾次。
聽說黃羽墨要做豆腐,幾個孩子都圍了上來“現在我隻是浸泡豆子,得明天才能做。”
“做豆腐不是得有石膏嗎?”李誌安問道“我們有嗎?”
黃羽墨搖了搖頭“做不了下豆腐我們就喝豆漿。”
前些日子忙,他們難得坐下來閑聊,現在有時間了,黃羽墨看著李誌安“我們都是從別的地方來的,你看能不能跟我們說說這附近的情況。”
這麼多天的相處,李誌安對他們這群人的情況已經了解得差不多了,倒是他的情況,大家怕傷他的心,並沒有多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