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王見國師自顧自的吃個不停,不甘心把他手中的糕點搶了過來“那依國師看來,這關口可開?”

悟塵大師喝了口水,才抬起來頭看向他:“仕農工商,現如今大家都尊仕,可你看看整個吳國有多少人是可以出仕的?為什麼你現在沒人可用?

再說說農,那些種地的村民,他們的地又占了多少?為什麼吃不飽的,恰恰是這些種地的?大部份的地握在誰的手中?

工就不要說了,再來說商,一個城或是一個國家要想國庫豐盈,百姓安居樂業,除了穩定的生活環境,還需要什麼?如果沒有商人,你覺得會變得怎麼樣?”

見恒王聽得認真,悟塵接著又道“要我說,仕農工商,缺一不可,而且不可讓那個階層獨占,你想想,那麼一個大譚洲,連個進士都沒有,能考到秀才,已經頂天了,這是為什麼?難道是因為譚州人不聰明?”.伍2⓪.С○м҈

“那肯定不是,一方麵讀書成本高,一般人家養不起,另一方麵則是讀書人少,資源少,哪怕一個人再聰明,他的見識少,知識麵窄,那麼他能達到高度也是有限的。”

“你不是問我,他們為什麼比別人聰明嗎?那是因為他們看了一般人根本接觸不到的書本,開拓了思維,增加了見識,就會用他的腦去想事,這樣才會做出常人做不出來的事。”

“那國師你說,怎麼才能做到人人可讀書呢?”恒王問道。

“老嘍,這個答案我可給不了你,你想一下,讀書他需要什麼?而需要的這個又是從哪來?”說完,悟塵不等他再發問就站起來往裏走,邊走還邊說道:“吃飽了,就應該躺下休息休息。”

這次恒王沒有再叫住悟塵大師,他剛剛說的那番話,他要花一段時間來消化消化。

以前,他在京城,每天圍在周圍的都是仕族,基本都是三歲啟蒙,進族學,或是拜大儒為師,他從來沒想過,底下的百姓過的是什麼日子?因為他的目標一直都是做一個逍遙自在的逍遙王。

後來被封為王,到了潭洲,他心灰意冷,隻做著自己的王爺,政事都交給知府處理,直到那一次出行遇險,他才體會到要想活著,不能懵懵懂懂,而是要變強變大。

也是從那時候才開始掌軍掌權,直到這時他才發現,潭州這麼大個城,竟然連一座像樣府學都沒有。更不要談縣學村學。

然後他就辦了那一座府學,隻可惜,辦的時日太短,而下麵的學生又太少,到今日,能拿出手的學生不多。

以至現在,各方麵的人才都缺,管理的人才更少。

讓他奇怪的是,在讀書人如此少的情況下,出現了黃家人,他們竟都會識字念書,而且讀的書還不少,甚至連嫁進來的媳婦也都是識字的的。

難道他們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子孫嗎?可他怎麼就沒聽說過朝中那個大官姓黃?

盡管恒王心中在猜測,但還是很快的回了文書,設立關口,想來能帶動那裏的經濟,等有錢了,就在那裏,設立好村學,讓孩子們都去學堂,到時就能實現,人人都識字了。

國師說的對,村民是基本,商人就是命脈,要想發展,缺一不可。

既然他們願意去試,那就讓他們放手去做,免去後顧之憂。

黃羽墨收到回信的時候,常春縣的插秧任務已經接近尾聲,如他所料,秧苗不少,甚至有的地方還要多。

。您提供大神囡囡仔仔的逃荒中,她撿了九個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