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等到北魏的軍隊將我們圍了起來,在這個時候才決戰的話,那麼我們定然沒有勝算。”
“如果你們想要撤軍,我便要動用密詔,依照皇帝的密詔,將你們處決掉。”
“而其他的將領肯定是沒話說,就聽從了陳慶之的話。”
“畢竟陳慶之和皇帝關係很好,有他們所不知道的事情,皇帝的密詔在他手裏,也顯得不是那麼的不合理。”
“大同二年,這一年在北魏當中發生了內亂,發生了叛亂的原因,是原本去鎮壓叛亂的將軍率領軍隊大肆的屠殺北魏的皇室。”
“而當時北海王因為北魏內部發生了叛亂,就投降了梁國,請求梁國出兵幫助他坐上皇帝之位。”
“而當時的梁武帝思前考慮之後,就讓陳慶之率領軍隊護送他北歸,這個時候,北魏北海王正式在渙水稱帝,並且讓陳慶之率領大軍平定當時北魏國內的叛亂。”
“當時魏國的將領丘大千率領七萬人鑄造城牆,想要抵擋梁軍的進攻,而陳慶之率軍對其發動了進攻,就在一天之內就攻占下了三座城池,迫使當時的丘大千投降。”
“這個時候,又有濟陰王率領羽林軍兩萬人馬前來救援,而考慮到當時的城牆,四麵都有水,守備森嚴,於是陳慶之就攻陷了這座城池,全殲了兩萬人馬。”
“而魏國的軍隊在陳慶之的帶領下,所到之處,魏軍望風而降,當時的魏國皇帝分派手下的將領領兵扼守在滎陽、虎牢等地。”
“想要借這些地方的地勢險要,來保衛當時的都城洛陽。而之後不久,陳慶之便率領軍隊攻下了滎陽,並且俘虜了當時的守將。”
“在之後不久,聽到這個消息的北魏皇帝驚慌不已。隨後不久,陳慶之又攻下了大梁,而梁武帝聽到了這個消息,親自下詔書獎勵陳慶之。”
“之後不久,陳慶之以及部下都穿上了白袍,在一路的征戰過程當中,所向披靡,於是洛陽城中就有童謠。”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在攻到洛陽的這四十七場戰爭當中,陳慶之一共攻陷了三十二座城池,梁軍所向無前。”
“所以,在黃河以南的州郡,都投靠了當時的北海王,也就是於渙水稱皇帝的那位北海王。”
“而北魏的孝莊帝則逃到了河北,後來又跑到了河內。而當時的北海王,進入洛陽之後,便日夜縱酒,不問朝政。”
“當時洛陽地區的梁國軍隊,隻有不到一萬人。而這個時候的北海王對這位梁國的將領便產生了猜忌,沒有同意陳慶之鎮守徐州的想法。”
“而這時候的陳慶之也不敢再多說話兒,就在這個時間,北魏的將軍帶領著當時北魏的孝莊皇帝,連同其他勢力的大軍向洛陽發起進攻。”
“這個時候在北海王占據了洛陽六十天,而當時陳慶之的軍隊總共不到一萬人,再加上陳慶之與北魏大軍作戰處於劣勢,雖然阻擊了對方三天,但是也損傷了不少。”
“最後洛陽也被攻破了,不滿1萬大軍軍隊的陳慶之也被人所擊敗了,但是陳慶之雖然兵敗,但部下仍有數千人,陳慶之隻好向南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