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宦官是否有從龍之功(1 / 2)

“至德二年,郭子儀在潼關進攻敵軍,敵軍在戰敗之後隻好退守蒲津,而當時郭子儀想要拿下蒲津。”

“但是這個傷亡情況也是在這裏的,但是如果要是繼續進攻蒲津的話,軍隊損傷是比較大的。”

“所以這個時候,在城中如果有唐軍內應作為策應,有密謀為內應,那麼攻下蒲津易如反掌。”

“可是,這個蒲津城中真的有唐軍的內應,內應斬斷城牆,打開城門,唐軍趁勢攻城,敵將隻好逃跑。”

“之後,這位叛將逃到了永豐倉,而最後郭子儀及其手下將領率領軍隊叛軍交戰,最後唐軍殺敵一萬人。”

“而郭子儀之子也在這場戰爭中陣亡,唐軍也就此奪取了永豐倉,永豐倉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因為軍隊可以由此從潼關進入到陝西。”

“之後,安祿山被他的兒子安慶緒所斬殺了,朝廷見到叛軍安祿山內部出現了矛盾,發生了叛亂。”

“於是,朝廷想要大舉進攻安祿山的叛軍,這個時候,皇帝把郭子儀叫回了鳳陽。”

“皇帝唐肅宗任命郭子儀為關內河東副元帥,並且讓郭子儀率軍趕往京城與叛軍交戰。”

“但是在這場戰爭當中,唐軍失利,四散潰逃,郭子儀隻好退守武功,請求皇帝治罪,之後,郭子儀被貶為左仆射。”

“但是,沒有過多久,郭子儀就升任天下兵馬副元帥,以兵部尚書之職跟隨天下兵馬大元帥以及15萬大軍前去收複長安。”

“在攻打長安的過程中,唐軍斬首叛軍6萬多人,俘虜了兩萬人的俘虜。”

“在長安被唐軍攻破之後,叛軍逃亡陝西。第二日,唐軍進入長安,老百姓夾道歡迎。”

“天下兵馬大元帥在長安休整三日之後繼續東征。而因為安慶緒殺了他的父親安祿山,所以叛軍由安慶緒所領導。”

“麵對唐軍的來攻,而安慶緒派出十萬兵馬前去抵抗唐軍,但是這些叛軍的戰鬥力實在太差。”

“叛軍在與唐軍交戰的過程當中,唐軍和回紇軍隊相互配合,最後大敗叛軍,叛軍的屍體漫山遍野。”

“而叛軍首領向東逃亡洛陽,而郭子儀再次率軍收複東都洛陽。”

“至德二年十二月,河東、河西、河南的失地大部分已經被收回來了。”

“而郭子儀在凱旋京師的時候,唐肅宗親自前去迎接,而郭子儀磕頭致謝。”

“不久,郭子儀返回洛陽,經營討伐叛軍的計劃。上元二年始,洛陽再次被攻破。”

“寶應元年,朔方諸軍都統以及河東節度使相繼被殺,而此時的朝廷並不擔心他們,而是怕他們手下的軍隊被叛軍所接納。”

“於是,朝廷任命郭子儀為朔方等地的節度行營,並且接任兵馬副元帥,進封汾陽郡王。出征絳州。”

“而當時的唐肅宗病重,對於誰來都不見,而麵對郭子儀請求,皇帝讓郭子儀進來。”

“郭子儀說:老臣接受任命也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我死也不能瞑目。”

“於是,唐肅宗看見郭子儀這般姿態,並對其囑托,河東的事情就全拜托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