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哪有皇帝願被控製(1 / 2)

“即使明神宗常年不上朝,治下的外戚、宦官也很安分,朝堂的黨爭也沒有失控,就連邊關戰事也一直有抵抗之力,這在一個王朝的晚年是很難得的,這說明神宗萬曆表麵上看似懶政,實際上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而在明穆宗朱載坖的遺詔當中也指了明神宗朱翊鈞,遺詔的核心要求不是開疆擴土,而是保守帝業,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想讓祖宗基業敗壞在自己的手上,成為亡國之君。”

“明神宗朱翊鈞能夠在位這麼久,維持社稷不倒,也是非常的不容易,而最為讓人詬病的一點便是黨派之爭,因為慢慢到了後期,明神宗朱翊鈞懈怠了黨政,而且因為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等等,這也導致明朝的國力下降。”

秦始皇嬴政:“後世之君,既然啟用宦官到各地去收稅,看樣子底下的眾大臣們還是真不得皇帝的信任,底下的臣子們既然那麼不得皇帝的信任,還真有可能和視頻當中所說的那樣就想要留名青史,也要求皇帝也做一個賢明的君主。”

“但是,這對於皇帝而言,是不想有人控製自己,皇帝可是天下之主,淩駕於所有人之上,若受人控製,那皇帝怎會受得了?”

漢高帝劉邦:“大臣們對皇帝指手劃腳,這他們也敢?到了王朝的晚年,也確實會如此,更不用說經曆幾百年的王朝了。”

“就說前朝,大秦王朝,在秦二世的時候,趙高就敢對胡亥指手劃腳,到了後世王朝,這麼多年過去了,怎麼不可能會出現指手劃腳的大臣?更不用說那些位高權重的權臣了,就算是底下的大臣們,也敢對軟弱的皇帝說一道二的。”

漢宣帝劉詢:“對於底下的大臣們對皇帝指手劃腳這件事來說,朕是深有體會,在之前的霍光就是如此,一直把持著朝政,和上一任皇帝昭帝劉弗陵相處的十分好。”

“但是到了朕這一朝,霍光的心思有可能就變了,但是朕還是將他鏟除了,將權力歸到了皇帝朕的手中,也沒有出現什麼大的錯誤。”

漢光武皇帝劉秀:“宦官這一類的就是不能重用,就怕出現那種宦官專政,但是好像我大漢王朝沒有什麼宦官之類的?”但是劉秀想不到的是,在東漢的中晚期,大都是宦官把持朝政,手眼通天,大權在握的存在。當然了唐朝的宦官最厲害,可以廢立皇帝。

隋文帝楊堅:“隻要國家內部發生叛亂,什麼事都得要錢,但是如果對外戰爭贏了的話,那麼這戰爭的成本就會在戰勝的戰果當中體現了,就隻要對外戰爭勝利獲得了戰果,那麼戰爭的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計了,當然戰爭之前的準備成本還是要的。”

唐太宗李世民:“這對內戰爭,在開國的時候還算好一些,因為對內戰爭打的是對手,把原本不屬於自己的,通過打敗對手占為自己的。”

“而原本的平定叛亂戰爭,是那些人把原本是自己的東西,通過叛變變成他自己的東西而進行起義。”

“而平叛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東西,通過戰爭的方式,消耗自己的糧草士兵,然後再把自己的土地給奪回來,這是一個消耗國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