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誌甚遠也。”《留侯論》,作者蘇軾。
語意:天下真正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原因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誌向非常的高遠。
“這蘇軾之言說的真和於謙一樣,處事不驚,臨危不亂,在皇帝被人俘虜,國家遭受巨變之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沒有猶豫,快速做出抉擇,挽救國家社稷。”
“真就應了那一句標題,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文天祥:“於謙,他帶領了明朝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北京保衛戰穩住了大廈將傾,岌岌可危的局勢,但是他的結局也正如他之前人生準則一樣。”
“遭受他人的妒忌,兩袖清風,不貪不腐,絕不向貪汙腐敗之人屈服,為人風清氣正,是也是一個清官。”
“所以於謙應該是不懼生死,也許於謙看透了名利,我想在於謙奔赴刑場的路上一定是從容淡泊的。而在他的周圍,肯定有許多百姓為於謙這忠臣送行吧?”
“唉!悲哀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切定會流芳千古啊。”
“在宦海中舍身為國,憂國憂民,不畏生死的於謙,他決心力挽狂瀾,拯救大明,在生死之際,也盡了為人臣子之事,他若不是要迎回那個昏君的話,他的結局會好上不少。”
“哈哈,沒想到這於謙竟然是以我文天祥為榜樣啊,這個我實在是沒有想到啊,沒錯他敬佩仰慕我的氣節,看樣子我正如我詩中所寫那樣,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太祖朱元璋:“啊啊!這幫混蛋啊!他於謙挽救了大明朝,保住了大明200多年的國祚,卻被冤殺,這是怎麼回事?”
“於謙被殺,難道那個時候滿朝文武大臣都沒有出來阻止的嗎?眼睜睜的看著於謙被殺。”
“還有那個朱祁鎮?豬騎朕?奇恥大辱啊!就算是皇帝也沒有這麼昏庸的,竟然被人給俘虜了。”
“還是被蒙古人俘虜了,奇恥大辱啊,主要是咱們和蒙古人那是死敵啊!咱當年好不容易驅逐暴元,他...”
“他朱祁鎮是要幹什麼,重現靖康之恥嗎?竟然和那欽徽那兩個軟蛋一樣,皇帝都被人給俘虜了。”
“不行,老四呢,去!讓人把老四給我叫來,看樣子是不抽一頓是不行的了,生的什麼兒子孫子的?”
“既然這麼無用,當什麼皇帝?丟人現眼,哈,氣死咱了。”
李善長:“上位,這些都是後世的事情,生氣也是無用的。”
“雖然後世的這段曆史我們現在是改變不了了,但是我們可以從根源上解決我們這一段曆史發生的事情,不讓他再次發生。”
“也就是說,陛下可以根據這個視頻對未來的事情做出相應的改變,以達到國力不斷上升的地步,來避免未來發生的錯誤,陛下無論如何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