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到了後來,張良也確實能夠做到淡泊名利,等等,往後的事朕就不知道了,因為現在的大漢還沒有過到那個時候。”
“最後的這件事就是太子的事情,也就是說這件事上朕聽了戚夫人的話,做出了更換太子的想法。”
“唉!難道真的和那些人說的一樣?這孩子真的有仁義之舉嗎?也對,不然那些有名望的老人是怎麼能跟著他呢?”
“也不知道後麵會發生什麼事,這太子到底要不要更換?”
張良:“我真是服了這個視頻的製作者,一開始的時候,你要介紹的話就介紹,為何惡語相向,說我韓國弱小。”WwW.com
“那是我韓國弱嗎?我韓國也是有不少能人誌士的,怎麼能說我韓國弱小呢?”
“還有就是,你這個視頻在我刺殺秦始皇嬴政時,你這著實沒有把我張良的風姿給顯示出來。”
“這完全是不到位的,你都寫了嬴政的機智,我張良的智慧你是一點兒沒有寫出來。”
“但是,這樣也足夠了,畢竟我好歹也是刺殺秦始皇,而沒有被嬴政逮捕殺害,最後的時候,我還能全身而退。”
“而且,你看看這視頻上麵說的,荊軻、高漸離他們刺殺秦始皇之後,可都被嬴政給弄死了,唯獨我張良活了下來,這難道就不能說明我張良的本事。”
“然後到了後麵,這天下紛爭,最後有了我的幫助,陛下才能奪得了天下,這個確實是和我有莫大的關係,我的計謀可是有著不小作用。”
“若不是有我張良出謀劃策,化險為夷的話,這個,陛下最後能不能奪得天下還真不一定呢。”
“尤其是在那鴻門宴的那幾次危機當中,如果不是我從中遊說,陛下能不能活下來都是一個問題,更不用說爭得天下,成為天下之主呢?”
“最後,便是這太子被更換的問題。太子乃國之儲君也,不可輕易動之,若是隨意更換太子的話,朝廷震蕩,其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有可能會被有心人利用,進而導致災禍。”
“最重要的是,現在大漢才剛剛開國,經不得動蕩,能安穩就安穩,一些其他的問題到後麵發展起來再說吧。”
諸葛亮:“留侯張良一開始的目的便是刺殺秦始皇嬴政報仇,而這仇可是滅國之仇,不共戴天呐。”
“所以,張良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去追隨高祖成就一番功績。”
“不然的話,在張良剛剛出山的時候,可是遇到高祖的,若是張良真的想要成就一番功業的話,肯定會去到一個諸侯的手下做事的,相較於其他的昏庸諸侯,高祖陛下可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雖然張良一開始並沒有跟在高祖的麾下,但是,高祖對於張良的請求也是非常的重視的。”
“到了後來,張良求救於高祖陛下,高祖陛下肯定是無所不允的,這也就給了張良不少的好感。”
“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張良看到了其他諸侯的弱小,最後投到了高祖陛下的麾下,尤其是在那會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張良給予高祖的幫助可是不小。”
“若不是張良在那鴻門宴中與項羽、範增的人周旋,還有其他的時候,高祖怎會在那幾次危機中化險為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