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有一高僧路過他的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他的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雲‘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
“在他五歲的時候突然開口說話了,這件事本身就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他一開口不是叫父親母親,他直接來了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這句話出自儒學經典《大學》的第一句,而且說完這一句之後他還一口氣往後麵背了不少。”
“好家夥,這就是不按套路出牌,但是,這樣子非常吸引人啊!而且還能顯示出自己的不凡。”
“對此,他的家人就感到奇怪,你之前一句話也不說,現在怎麼一開口就可以背出這麼多呢?還有就是開口第一句就是《大學》,你爹你娘呢?忘了?”
“在這之後,因為他的父親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到了紹興。幼年的他,有著顯赫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這是在他年幼的故事,是不凡的,而在他成年之後,故事中的他也是非常倔的。”
“故事發生在浙江的一戶人家的庭院裏,有一片茂盛的竹林,鬱鬱蔥蔥的竹子旁邊坐著兩個的少年,隻見他們神情專注、目不轉睛地盯著清脆的竹子。”
“他們的目光一直落在竹子身上,不曾移開,而且,時而皺眉,像是在深思著什麼,時而又長歎了一口氣,搖著頭,嘴裏不知道在嘟囔著些什麼。”
“當時的他正在為了成為聖人而努力著。有一天,老師在課堂上問讀書是為什麼讀的,身邊的人都說是為了考科舉,去做官而讀書,但是,隻有他回答讀書是為了做聖賢。”.伍2⓪.С○м҈
“因為,此時的他還是非常相信程朱理學,對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論很感興趣,但是過分的相信並不是好事,應當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有一天他約了同窗去格他們家的竹子,於是便出現了一開始竹林下的兩位少年,兩個少年在竹林裏麵格竹子,希望格出竹子的道理來。”
“而這兩位少年就那樣坐在竹林裏,就死盯著竹子看啊看啊,吃飯就隨便對付幾口,要是覺得困了的話,就隨便眯一會,剩下的時間都在竹林裏麵,格竹子。”
“就這樣一直盯著竹子,過了三天,他的同窗覺得自己都快變成竹子了,但是,還是沒有格出任何道理來。”
“倒是同窗覺得自己頭昏腦漲,眼冒金星,見沒有把竹子的道理格出來,自己就快猝死了,於是隻好放棄了。”
“他看到他的同窗失敗了,而他並沒有灰心。因為他想,朱熹大師可是理學大家,他說的話終歸是有道理的,應該是我們學識太淺,無法參悟吧。而且做事情也不能半途而廢啊!我再堅持堅持說不定會有收獲呢?”
。您提供大神倫傑冷魅的曆史知識點:開局盤點皇帝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