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張九齡預言安史之變(1 / 2)

“此時的張九齡回到了鄉下,政治上的失意,導致他的心裏壓抑,可是找不到人訴說,隻能托物言誌,通過寫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其實李林甫一直想殺掉張九齡,但都被唐玄宗阻止了。可是張九齡在政治上的卓見,最終證明張九齡的觀點是對的。”

“李林甫為相後,第一件事是借機徹底扳倒張九齡,將開元盛世的最後一股浩然正氣驅逐出朝廷。”

“當時,和李林甫同時被任命為宰相的一位牛仙客。”

“監察禦史周子諒認為,牛仙客的才能過於平庸,他根本不能位居宰相,甚至還以民間出了相關的預言,說了這是凶兆。”

“這番話傳到了唐玄宗的耳中,他就很生氣了,你們這樣說,真的眼光很差了?宰相是朕任命的,哪裏輪到你們這群刁民去插嘴。”

“生氣的唐玄宗命人在朝堂之上杖責周子諒,將他打得半死不活,還把他貶到偏遠的地方當官。”

“而周子諒一介文弱書生,必然經不起折騰,走到半路上就因為傷重而死。”

“周子諒含冤而死,這樣的結果,對朝中的大臣們有著極大的威懾,大臣們再也不敢對唐玄宗說真話,諫言,從此大唐良好的風氣在慢慢消失。”

“這事兒還沒完,看到周子諒獲罪,奸臣李林甫看在眼裏,心裏非常高興。”

“李林甫摸透了唐玄宗的心思,知道皇帝正在氣頭上,就從中挑撥,說周子諒是張九齡舉薦的,必須追究張九齡的責任。”

“因此,張九齡最後被貶荊州。他一生三起三落,這是最後一次被貶,從此一蹶不振。”

“貶謫途中,張九齡不僅留下代表作《望月懷遠》,還寫下了組詩《感遇十二首》,感慨自己潦草收場的官員生涯。”

“作為開元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在之前曾經不經意間預言了一場災難,你沒有聽錯,張九齡預言了。”

“安祿山出身營州雜胡,早年投靠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官位低下,為人狡詐。而有一次,安祿山以範陽偏校的身份入朝參事。”

“張九齡看見這個幽州來的胡人,似乎察覺到了些許異樣,對同僚說了一句驚人的預言:亂幽州者,必此胡也。”

“對此,張九齡說小了,亂大唐的就是安祿山,此人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造成九年安史之變的罪魁禍首。”

“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偶然間收到了張守珪的報告,其中說到安祿山在與奚族、契丹的作戰中有罪,依軍法處置應該執送京師處死。”

“張九齡當即做出批示:《春秋》時期司馬穰苴出征,處死誤期的莊賈;孫武練兵,斬殺違令的妃嬪。張守珪的軍令一定要執行,安祿山必須死!””WwW.com

“唐玄宗得知此事,覺得安祿山驍勇善戰,是一個人才,就將他赦免了。這就非常對了,這才是一個昏君的必須作為,唉!非我族者其心必異。”

“張九齡再三上奏,認為安祿山狼子野心,麵有反相,請求唐玄宗依法處置,以絕後患。唐玄宗不樂意,我這樣的昏君,殺了他,怎麼體現我昏君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