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 鎮江之戰(五)(2 / 2)

撤往朝鮮......也不失為一個備選方案,在鎮江岌岌可危的現狀下,多思考一步總是好的。看著眼前的遼東地圖,一個名字躍入呂渙真的腦海:毛文龍。

曆史上的毛文龍,便是占據了朝鮮的皮島,並在皮島上建立東江鎮,不斷騷擾後金後方,成為明末少見的敢打遊擊戰的將領。如今呂渙真自己既然打算要撤往朝鮮,皮島作為曆史上的先例,自然是鎮江軍民撤往朝鮮的首選。

“如果韃子還敢來攻,我們再守一次。”呂渙真雖然心中已經在考慮撤往朝鮮一事,但仍不願意放棄鎮江,“朝廷的援軍可能正在路上,我將親自往各營巡視犒賞,安定軍心。再守一次,朝廷的援軍說不定就到了。”

第二日,呂渙真親自巡視各營,並按照殺敵數論功行賞,傷兵也照例發放撫恤銀,如此一來,軍心稍定。可是諸多要是中除了犒賞三軍,還有一樣是呂渙真從未做過的,那便是慰問陣亡軍士的家屬。

不論是耿仲明還是尚學禮,都勸呂渙真不用太親力親為,可是呂渙真還是堅持要親自去慰問鎮江堡內每個陣亡軍士的家人,撫恤標準也定得很高:家中每陣亡一人,發放糧食五石,白銀一百兩。

這樣的待遇是備受剝削的遼東軍戶們從來不敢想象的,以往在遼軍中,若是有軍士戰死,能拿到幾兩銀子做撫恤的家屬們都得為長官歌功頌德,有些盤剝厲害的地方,軍士家屬不但拿不到撫恤銀,甚至死去親人的遺物都拿不回來,一個活生生的人,就像扔進池塘裏的石頭一般,沒蹤沒影地就消失在了世上。

如此高的撫恤標準,呂渙真一定下來,便震驚了耿仲明、尚學禮和昌獻奇這樣的遼軍軍官,就連張鳳儀、李鳳娘這幾個紅字營嫡係,都覺得呂渙真這樣的撫恤標準是不是定得高了些。

事實上,對照現代解放軍的撫恤標準,呂渙真還感覺這點糧食和銀子太少了。隻有解決了士兵們的後顧之憂,他們才會真正地在戰場上做到悍不畏死。

披麻戴孝的家屬們見到呂渙真親自上門慰問,一個個都受寵若驚,惴惴不安,當他們聽說到手的撫恤有一百兩白銀和五石糧食後,紛紛哭著跪在了地上,對著呂渙真不住磕頭。

“有呂小娘子這麼好的將軍,我家男人死得值了.....”

“不不不,是我對不住你們......”看見這些剛剛死去親人的百姓們感激涕零的模樣,呂渙真不禁有些動容,何日天下百姓才能不受戰亂之苦,平平安安地活在這個世上呢?

“呂小娘子,你可真是個女菩薩。”看見百姓千恩萬謝的模樣,在遼軍服役多年的耿仲明不禁感慨,“我從沒見過對人這麼好的長官。”

“菩薩?你見過殺韃子不眨眼的菩薩麼?”張鳳儀反駁道,“呂姐是英雄,不是什麼菩薩,隻不過有所為有所不為罷了,不像有的軍隊,說是官軍,實際上殺良冒功的事情沒少幹!”

耿仲明被張鳳儀這麼一噎,立刻閉上了嘴。

呂渙真原本擔心的第二次進攻也遲遲沒有到來,阿敏對鎮江的策略由強攻變成了圍困,顯然,上一次進攻他們損失慘重,暫時無力發起另一波強攻。

“也好。”呂渙真望著八旗營地中升起的炊煙自言自語道,“再等等,援軍說不定就能到了。”

正當呂渙真打算回到守備官廳,結束一天的工作時,一名傳令兵急急跑到堡牆上彙報道:“小娘子,有船!有船開往鎮江來了!”

“快帶我去棧橋!”呂渙真激動地幾乎一個趔趄,“一定是朝廷的援軍到了!”

。您提供大神萬曆三十二年出生的奇女子的呂重呂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