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這盛世如先生所願(2)(1 / 2)

翌日晚八點。

大會堂中的碟中放著低緩悅耳的音樂,觥籌交錯,三三兩兩的學生聚在一起。

蘇燦身上穿的還是那身藍色馬甲和黑色及膝短裙,兩個麻花辮將她白皙的小臉映襯地小巧可愛,她圓溜溜的大眼睛掃視過會堂,隨後找了個角落拿杯香檳坐下。

生活在動亂之中的青年才俊們高談闊論,極具愛國心,想要將中國帶離沼澤。

北京大學與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中的學生都是些官宦子弟或商賈之家,再不濟就是思想大儒之家,見識決定了他們的思想開放,所以他們聚在一起談論著各種從西方引進來的思想。

例如民主、獨立、共和,又有人說著君主立憲,有人痛恨的批判著袁世凱想要複辟帝製,也有人討論著李守常發布的《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中提及的十月革命等......

他們自信昂揚,瀟灑恣意,有著獨屬於青年的活力與幹勁。

蘇燦聽著,想到原主前世研究的資料中所說,幾個月後,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來,他們義憤填膺,火燒趙家樓、拉橫幅抗議遊行示威,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鮮活的生命。

她記得,自己曾經去過一個校園文,同為二十歲的學生,他們可以在陽光下,安心快樂地打籃球,揮灑著汗水。

而這些人,卻隻能為了中國謀出路,他們知道:為中國謀求一條出路,需要人犧牲的話,那麼就由他們犧牲吧,如果需要有人以鮮血來喚醒民智,那麼就由他們來。

她淡淡地收回目光,心中不由得有些尊敬。就在這時,會堂內嘈雜起來。

“不久前歐洲戰場結束的戰爭,顧使長他們去參加和會,不知道結果如何了。”

“希望一切順利,如果能夠廢除''二十一條''就更好了!”

“嗬嗬,與其把希望放在北洋政府上,還不如自己謀求出路呢。”一道譏諷的聲音從會堂裏屋傳出來,來人梳著背頭,打著發蠟,穿著一身黑色學生服,挺直身子邁著矜貴的步子走出,儼然一副貴公子樣。

眾人皆皺眉,看著來人。

有人認出他來,驚呼出聲,“是謝謹舟!”

“謝謹舟,他的父親是北洋政府外交部的一員!”

“他的背景硬得很呢!聽說他在英國留學時,洋人都得給他三分臉麵!”

學生們議論紛紛,蘇燦聽到聲音後都忍不住朝他望去,腦海中瞬間彈出來他的各種資料。

在原著中這個謝謹舟與男主沈澤文有點針鋒相對,他自持身份,知識淵博被學生們尊敬,但他出國留學一年歸來卻發現他們都在推崇著沈澤文,追在他身後誇讚。

謝謹舟不服,跑去跟著沈澤文上了同一節課,課上,沈澤文回答問題時的見解、深度與眼光、見識絲毫不輸留學歸來的他,嫉妒的種子便種在心底。

……

最後的最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者寫到他被國民黨的人實施絞刑,他笑著赴死,仰天高喊:“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隨後慷慨赴死。

臨死前都在呼籲圍觀的群眾站起來,中國的未來是一場充滿著鮮血的革命。

但愚昧麻木的人們卻買通劊子手,給他們的饅頭沾上烈士的血,帶回去治療病重的孩子......

總而言之,這個謝謹舟就是一個為了中國不怕犧牲,但心中有自己的傲氣,不想被別人壓一頭的傲嬌小男生。

這時,會堂的大門被推開,走進來一個學生。

“我同意。中國的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改良。”

沈澤文走進來,整了整衣襟,步伐堅定地邁入會堂中心,順手從一旁的桌上端起一杯香檳,輕微搖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