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皇子統兵離去的第二天,南陽王朝便是最先展開了行動,盡起駐紮在北三郡的三十萬大軍,迅速朝由南嶽統治的玉林郡發起了進攻!
而南離果然也非常配合,在南陽王朝出兵的第一時間,就集結了二十萬大軍,從由他們統治的常樂郡直取昌邑關,同樣是第一時間進入了玉林郡境內。
昌邑關乃是南疆皇城舊址,連接著玉林郡南部邊境的一座雄關,從南離的出兵路線上來看,就知道他們國家的謀士們也都是一群人精。
如果他們真的想替薑國解決後顧之憂,最好的選擇就是從他們統治的常樂郡,直接入侵北三郡,切斷南陽這三十萬大軍的後路!
可他們卻隻是占據昌邑關,擺明了就是不想跟南陽起正麵衝突,畢竟,南陽隨時可以向北三郡增兵,三十萬大軍也隨時可以殺個回馬槍,如此一來,南離就徹底跟南陽杠上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們當然不會去做。
賈詡也沒指望他們能這麼好心。
但他們占據昌邑關,這選擇可就多了,一方麵,他們可以選擇按兵不動,任由南陽王朝拿下玉林郡,放他們進入靖州,和薑國展開爭奪。
另一方麵,他們也可以在南陽出兵靖州之後,猛攻玉林郡,直接切斷南陽王朝的後路,當然,這個選擇就是將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實打實的去幫助薑國了。
到了那個時候,薑國可就沒什麼選擇權了,要麼和南陽爭奪靖州,要麼大出血,接受南離提出的條件。
而他們這麼做的目的,顯然是並不滿足那區區兩個郡的收獲,但他們又不想得罪死薑國,所以才想出了這麼一招兒。
咱們可以是好盟友,但你想一個人占大頭,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換個角度想想,無論是賈詡還是薑庭,如果他們生在南離,同樣也是會這麼做的,所以這還真不能怪人家現實。
沒足夠的好處,誰肯輕易幫你辦事?
咱要不是怕玩脫了,你直接和我魚死網破便宜了南陽,能美得你去拿靖州?不直接端你老巢兒都是看得起你了……
所以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往往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有時候方方麵麵都必須要考慮到,並不是說你拳頭比人家大,你就能咋地咋地了。
這也是為什麼,南嶽出事,南離明明比薑國強大得多,卻根本沒想過要入侵南嶽的原因之一。
他們難道就對靖州沒想法嗎?
當然有,但他們是不可能拿下的,因為上麵有南陽,下麵有薑國,而且靖州還有近三十萬守備軍,不是你說拿下就能拿下的!
真敢打靖州的主意,他們的地理位置,注定了隻會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他們一開始就對靖州沒有任何想法。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南離也不能輕易得罪死南嶽,畢竟他們一直可都是好盟友呢,如果最終南嶽化解了這場危機呢?
那他要是也出兵去攻打靖州了,豈不是會顯得非常尷尬?到時候還怎麼同心同力的聯盟去共抗南陽?
我蹲在昌邑關,你薑國贏了,我是幫你薑國分擔南陽方麵的壓力,你南嶽贏了,我是幫你南嶽分擔南陽方麵的壓力,橫豎咱都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