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老朱家的恩恩怨怨(1 / 2)

寧國長公主,這算是一個悲情人物了。

寧國長公主,太祖高皇帝的次女,也是嫡長女,洪武十一年被封為寧國公主,下嫁梅殷,膝下育有二子。

本來到這兒一切都挺好的,但寧國公主的命運自靖難之後就產生了極大地變化,甚至可以說與人們預想中的完全就是南轅北轍。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在十六個駙馬中最喜歡的就是寧國公主的駙馬梅殷,甚至就連朱元璋到了彌留之際還讓他去輔佐建文。

雖然這麼說有些不太恰當,但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托孤大臣了。

後來朱棣起兵靖難,梅殷奉建文帝之命帶兵馬抵擋朱棣的進攻,但朱棣卻讓寧國公主寫下血書勸梅殷投降。

說實話,朱瞻垶也覺得老爺子在這事兒上幹的不地道,但那畢竟都是長輩他也不敢說什麼。

後來吧,這寧國公主的血書雖然沒能讓梅殷直接投降於朱棣,但卻也讓梅殷不再帶兵,而是返回了南京。

再後來,朱棣靖難成功,按理說這事兒也該就這麼過去了,雖然梅殷以前做的不好,但好歹也是沒有直接駁了朱棣的麵子,他雖然是建文舊臣,但憑著寧國公主的關係想要安然度過一生還是沒問題的。

但問題就在於有人不這麼想。

永樂三年的時候,梅殷入朝,在過笪橋時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等人擠入水中,淹死了!

最後朱棣把譚深和趙曦給砍了頭抄了家,但寧國公主心中的芥蒂也就這麼落下了。

現在,聽老爺子的意思好像是這寧國公主對當年駙馬梅殷的死還耿耿於懷,依然認為那譚深和趙曦是朱棣主使的,今天的所作所為就是單純的為了報複。

對此,朱瞻垶還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這是老一輩人的事情,他這個晚輩,還是孫子輩兒的真的不太好插手。

這咋說啊?

討個公道?都特麼是自家人,這寧國公主自己見了還得叫一聲二姑奶奶呢,就直接置人家於死地?這讓天下人怎麼看他?

就這麼過去了?

倒也不是不行,畢竟這樣做好名聲是肯定落下來了,但問題在於朱瞻垶怎麼想就感覺怎麼虧啊!

朱棣也似乎是知道大孫子的難辦,所以也沒有縮著,再加上這事兒本來就是他留下來的,所以也就開口把事情攬下來了。

“垶兒,這事兒爺爺可能得對不起你了。”

“你二姑奶奶再怎麼說也是爺爺的手足血親,再加上當年靖難的時候爺爺本身就虧欠於她,所以現在爺爺也不能做得太過了。”

“而且你二姑奶奶的那倆兒子也不是不明是非的人,爺爺之所以查得這麼快這麼清楚就是因為他們倆進宮跟爺爺坦白了。”

朱棣現在是真的不好受,因為在這件事情裏最受傷的就是他,夾在中間裏外不是人。

“沒什麼的爺爺。”朱瞻垶雖然心裏感覺有些憋屈,但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這都是老爺子當年留下來的賬,他這個當孫子的也就隻能受著了。

“隻要二姑奶奶那邊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情就好了,畢竟一次可以,但若是再來一次,難免會讓人家說咱們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