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借刀殺人(上)(1 / 2)

到底是大事兒,因此並沒有就直接決定好。

背井離鄉,而且極有可能此生都不再可能回來,這種事情總歸是得給人家時間去考慮的,雖然朱高煦和朱高燧很早就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事到臨頭又是一回事。

而且也沒有人有立場去逼他們現在就做決定。

對於朱棣來說,朱高煦和朱高燧同樣都是他的兒子,而且也是嫡子,他也是心疼的,不然的話也不可能讓他們拖了這麼多年還不去就藩。

對於朱高熾來說,那也是自己的親兄弟,而且不是封建時代那種同父異母的,是真正的一個父母生的,再加上他本就是屬於後發製人的那種人,自然不可能咄咄逼人。

這一點從曆史上他對宣德皇帝的教育上就能看出來一二,在麵對自家的兩個弟弟的問題時,他總是教育朱瞻基寧可讓他們先造反,也不能自己先動手。

雖然因為朱瞻垶的原因朱高熾的思想已經改變很多了,但有些地方也還是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的,而且這涉及到親情的問題,就不那麼容易下決定了。

至於朱瞻垶就更無所謂了。

他之前雖然很是著急的讓鄭和等人出海尋找種子,但並不是為了早早地把自己的兩個叔叔給趕走,而是真真正正的去尋找種子。

尋找糧種,那是為了穩固人心,大明這兩年征戰不休,雖然實力雄厚,但也抵不住編寫永樂大典、修建應天以及戰爭的三重消耗,更別說還時不時地有天災了。

三種高產的糧種能夠很好的穩固民心,讓百姓們安定下來,最起碼讓他們的生活有個盼頭。

但朱瞻垶最重視的卻不是這個,或者說現階段他最重視的並不是糧食本身。

對於糧食,他注重的是高產糧種所帶來的影響力,因為哪怕是鄭和他們帶回來再多的糧種,也不可能立即滿足整個大明的所需。

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也是為什麼朱瞻垶提議先由朝廷接手的原因。

相比糧食,他更注重的是鄭和他們帶回來的其他種子,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橡膠樹的種子。

有了橡膠樹,那蒸汽機就有著落了。

所以,對於自家的兩個叔叔到底去不去海外就藩,朱瞻垶是無所謂的,他不想背上逼迫親族遠走海外的名聲。

當然了,若是人家自願去那就最好不過了,因為朱瞻垶對糧食戰爭的構想並非隻是說說而已,是真的打算就那麼執行的。

“垶兒,苦了你了。”

吃完飯,老爺子特意把朱瞻垶父子倆留了下來。

作為儲君,他們得到的資源無疑是最為頂級的,但與此同時也要擔負更多的東西。

“爺爺哪裏的話。”朱瞻垶坐在老爺子的身邊,看著滿天星辰,並沒有任何的不滿。

“說得好聽點兒,那是為了天下百姓,是為了我們大明的江山,但若是說得實際點兒,垶兒也隻不過是想要後顧無憂罷了。”

“雖然說當藩王遠比當儲君輕鬆,但若是在一個問題不斷的王朝做藩王,那或許還不如做儲君呢,最起碼做儲君還能夠解決問題,不至於明明有法子但卻隻能幹著急。”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爺爺很欣慰。”朱棣輕輕地拍了拍朱瞻垶的肩膀,但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想法。

聽過今天大孫子的言論之後,朱棣是有些後怕的,因為他發現自己險些錯過了一個這麼出色的繼承人。

從大孫子的話來看,他是想過當一個閑散藩王的,但是感覺他的兩個叔叔難堪大任,所以才決定站了出來。

朱棣雖然心疼他的兩個兒子,但卻也是明是非的,他很清楚在做太平皇帝這一點上,自己的那兩個兒子是比不上大兒子的,不然的話朱高熾這個皇太子也不可能看起來風雨飄搖實則巋然不動。

他很清楚,大明的江山在大兒子的手中會走得更遠,最起碼眼下是這樣的。

可若是朱瞻垶選擇躺平,那他在看到大孫子“並不出色”之後極有可能改變初衷,到時候大明朝不說是走上歪路了,但也肯定不如現在。.伍2⓪.С○м҈

“對了爺爺,有件事還是得跟您說一下。”朱瞻垶並不知道老爺子在想什麼,隻是按照自己的計劃說起了另一件事。

“嗯?什麼事兒?”思緒被打斷,朱棣愣了一下。

“不知道您注意到了沒有,相較於去年出發的時候,這次馬寶帶回來的人要少了很多很多。”

“哦?”朱棣眉毛一挑。

“這裏麵有說法嗎?爺爺在外城迎接你們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不過隻是覺得此行路途遙遠,再加上是從未去過的地方,所以並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