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仇上加仇,怨上加怨(1 / 2)

朱瞻垶是去找老爺子了嗎?並不是。

他才剛從乾清宮回來沒多久,沒不想做一個來回奔走在路上的人,而且在這件事情上大明是那個不用著急的一方。

對馬島對於大明來說沒什麼消耗,島上士兵所需要的日常補給以及消耗都是朝鮮在負責,畢竟那裏最終會是他們的地盤。

想要把島上的人帶回來其實不費事,一句話的事情而已。

這件事不用著急,所以朱瞻垶並沒有去找老爺子,而是去找了金忠。

“見過太孫殿下,殿下福壽安康。”

一進兵部,兵部眾人就跪伏在地給朱瞻垶行禮,而聽到聲音的金忠也趕緊從兵部後麵跑了過來。

“免了。”扶起地上的金忠,朱瞻垶擺了擺手就進了兵部。

在看到朱瞻垶的動作之後,金忠趕緊跟了上去,而朱銘則是開始著手讓兵部的人回歸崗位,有些事情他們是不能聽的。

能力不夠,地位也不夠,有些事情聽了對他們沒好處。

“你著手準備一下……”朱瞻垶一坐下來就跟金忠說了一下李褆的事情。

不過並不是讓金忠做好接回對馬島士兵和火炮的事情,而是讓她注意一下朝鮮和倭國的反應。

“微臣明白。”金忠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就接了下來。

先不說這本就是屬於兵部尚書的職能範圍,就單說金忠這個人也不會拒絕朱瞻垶的話,因為他是實打實的太子黨。

金忠是滿朝文武中朱棣最相信的人之一。

早在洪武二十四年,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金忠就跟隨朱棣了,不過有一點很多人都不清楚。

在表麵上,黑衣宰相姚廣孝是推動並且讓朱棣堅定靖難想法的人,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金忠其實也是一個。

沒錯,金忠也是推動以及建議朱棣靖難的人,是靖難一事的主要謀劃著之一。

在靖難一役中,金忠不僅代理軍務運籌帷幄,也是朱棣得力的謀士,更是先後曆經十四場戰鬥的功臣。

除了老爺子極為信任金忠之外,朱高熾一家也對金忠極為地相信,因為金忠一直都是最忠實的太子黨。

洪武三十五年,也就是曆史上的建文四年,在朱棣登基為帝之後,金忠就被派往北平,侍助當時還隻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

永樂元年,在這個代表著新皇登基的時候,議立儲君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當時以丘福為首的一種靖難元勳都認為朱高煦扈從功高,應當被立為儲君,唯有金忠表示反對。

且不管老爺子是怎麼想的,但就從表麵上來說,朱高熾能成為大明皇太子是有金忠的一份功勞的。

在太子黨中,金忠是最為忠實,資曆也是最老的那一個。

洪武三十五年侍助當時還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熾,永樂六年金忠就再次受命輔佐皇太孫朱瞻垶。

除此之外,金忠不僅在朱高熾成為皇太子這件事上出了大力氣,就連曆史上的皇太孫冊立金忠也有不小的功勞。

曆史上,金忠不僅是冊立皇太孫的建議人和推動人,後來更是連皇太孫的幼衛都是他主持挑選的。

除此之外,金忠還能在身為太子黨的同時得到朱棣毫不遲疑的信任。

曆史上,朱高煦曾經在永樂十二年誹謗東宮“引駕遲緩,奏書不當”,當時朱棣讓人拿下了所有東宮輔臣,唯獨沒有動金忠。

後來,金忠不僅被朱棣授命監察太子不軌一事,更能在這種不利情況下據理力爭,直陳太子清白而漢王無中生有。

且不管朱棣有沒有廢儲的想法,但在這件事的表麵上來看,朱高熾得以保全是有金忠的一份功勞的。

所以,朱家三代,從朱棣到朱高熾再到朱瞻垶,都對金忠很是信任。

“金忠,有件事情得交與你去做。”朱瞻垶放低了聲音,示意金忠靠近。

“殿下輕吩咐。”金忠的表情嚴肅了起來。

“你這樣,朝鮮那邊……”朱瞻垶低聲將茂山鐵礦的事情告訴了金忠。

“殿下,這……”金忠有些緊張。

他並不知道大明和朝鮮的這一宗交易,他和大部分人一樣,隻知道朝鮮將虎兒文衛以南的地方劃給了大明,但卻不知道為什麼。

現在得知事情的具體內容,金忠自然而然的有些緊張。

“不必緊張。”朱瞻垶笑著安慰這個在年紀上足以做他爺爺的人。

“這件事騰驤衛不方便插手,因為在朝鮮那邊騰驤衛已經太過顯眼了,所以就隻有你能去做了。”

“不過你也不用擔心,告訴你這些隻是讓你知道原因,實際上你隻需要按照流程去看看朝鮮有沒有在那裏留下什麼人或者後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