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再碰祖訓(1 / 2)

鐵路很牛逼嗎?的確是很牛逼,但沒有那麼牛逼。

最起碼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沒有那麼牛逼。

鐵路運輸的優勢是速度快且載重量高,是馬車和船運所不能夠相比的,而缺點也有,那就是需要專門的鐵路。

可真正的問題在於對大明來說,鐵路的缺點不隻是這一點。

需要專門的鐵路,這是蒸汽火車明麵上的缺點,但對於大明來說還有別的缺點。

比如花費太高。

對於大明來說,要實現鐵路運輸的難度是後世所不能相比的,因為這是從無到有的突破,這是最難的。

想要讓鐵路運輸發揮作用,那最少的修建兩條鐵路,一個是從應天到草原,而且還得是到忽蘭忽失溫的,另一個是從應天到涼州的。

光是這兩條鐵路,在花費上就得用到近十萬噸的鐵!

十萬,還是用噸做計量單位。

別的不說,就連朱瞻垶自己也知道沒有個幾十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從鐵礦的開采到冶煉再到開山鋪路都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讓大明實現鐵路運輸不是不可能,但需要的周期太長太長了,而在這個期間大明還要發展民生,還要開墾荒山,還要對外擴張。

這不是嘴皮子上下一磕巴就能完成的事情。

因為這個原因,朱瞻垶把鐵路運輸當成了一個長久的事情來對待,而他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把這事兒給提出來,一是因為早點開始就早點結束,二是因為要開個頭。

開一個培養科學人才的頭。

應天皇宮,乾清宮。

“所以,你真正的目的是這個?”朱棣皺著眉頭看著大孫子,他沒想到大孫子跟自己還玩兒這一手。

“爺爺別生氣,孫兒也是沒有辦法。”朱瞻垶一邊安慰著老爺子還一邊歎著氣。

“這東西如果不通過這種方式提出來,那估計不會有人在意的,因為在天下人眼中出仕才是讀書的唯一出路,在能讀書的情況下不會有人放棄出仕而選擇這個的。”

……

朱棣無言,但也不自覺地點了點頭。

大孫子說的沒錯,當官的誘惑對於百姓們來說高於一切,既然都能讀書了,誰又願意放棄出仕選擇一個類似於工匠的結果呢?

嗯?工匠?

“既然不想跟出仕掛鉤,那你為何不用培養工匠的名頭去做?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提出異議了吧?”

“孫兒不是沒想過這個問題,但若不是沒有別的出路,那孫兒還是想嚐試一下有沒有別的辦法。”

朱瞻垶聞言歎了一口氣,老爺子的說法他早就想過了,也猜到了老爺子會這麼說。

“為何?”這下子朱棣不明白了。

“爺爺您有所不知,這方麵的學問實在是太重要了,現在您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後麵它還會發揮您意想不到的作用。”

朱瞻垶也不打算藏了,準備跟老爺子和盤托出。….“不瞞您說,這門學問是沒有止境的,光是憑著孫兒知道的就可以做到飛天入地,上山下海!”

……

朱棣一臉懷疑地瞅著大孫子,臉上寫滿了你在逗我四個大字。

“孫兒真的沒騙您……”朱瞻垶苦笑著解釋。

“這麼說吧,孔明燈您知道吧?”

“你是說……”朱棣一下子就猜到了大孫子想要做什麼。

孔明燈可以飛天,若是放大到可以載人的地步,那……

“您想的太過簡單了,若是這麼簡單的話早就有人去做了,還用等到現在?”

朱瞻垶一看就知道老爺子在想什麼,趕緊開口打斷了老爺子的思路。

“孔明燈放大到可以載人的地步時的確是可以帶人飛天,但所需要的材料得更換,更不能隻用個小蠟燭了。”

氫氣球看似隻是很簡單的利用了熱空氣上升的原理,但實際上想空手造出來一個氫氣球是很難的事情,別的不說,你就看它名字的前兩個字。

氫氣。

你得先搞氫氣,然後將其壓縮並且裝入到一個氫氣球可以承載的罐子內。

若是不壓縮,那一瓶氫氣根本燒不了多長時間,就算是能飛起來那又能飛多遠呢?

光是壓縮就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了,更別說製取氫氣了,無論是電解水還是通過事由熱裂、水煤氣亦或者是其他方法都是現在辦不到的。

搞個屁!

“所以說,你饒了這麼大個圈子,就是想找一個既不會受人歧視,還有很多人願意去學習這門學問的法子?”

縱使是有千般疑問,但朱棣還是暫時放下,跟大孫子討論起了現實的問題。

“是的。”朱瞻垶點頭。

先不說科研工作者本身就值得尊敬,就說在這個封建時代,想要讓科學這條路一直走下去就得讓學科學的壓過學經義的士子,最起碼不能低了。

不然的話,這條路終究會走進死胡同的,人們還是會選擇去學習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