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仗著有糧又有兵,李泰開始占地盤(1 / 2)

至於經營一塊地方,當一方割據勢力,這事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羌族這種半遊牧民族的本性,讓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劫掠。

而李泰作為一個穿越者,懂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更明白在亂世中要想有所作為,需要首先建立一塊穩固的根據地。

他招募流民墾荒種田,不惜冒著遭遇叛軍的危險,也要前往洛陽,拿下武都郡郡守之職,就是要在夾縫中努力拓展自己的勢力,然後伺機而動。

當然,這時候李泰並沒有覺得他有能力爭霸天下,隻是覺得,不能當人家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機會總是會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秋收過後,李泰得到了一個消息,原本在白龍江北岸的羌族部落,以迷吾部和布橋部為首,也加入了叛軍的行列,全體向隴西郡方向遷徙了。

得知這一帶,已經變成了一片真空地帶,李泰立刻派兵占據了這一帶,並往這一帶大規模的安置來自漢陽郡各地的流民。

叛軍從年初到如今,麵對朝廷的平叛大軍,一直處於有利的作戰態勢,而涼州招募的郡兵,嚴重缺乏錢糧、器械,訓練也很是不足,根本就沒有野戰能力,因此,不敢出城攻擊叛軍。

這樣一來,使得漢陽郡的隴關道一帶,流民絡繹不絕,這些人為了不凍死餓死,很多人一分錢不要,甘願給大戶人家當奴隸。

當他們得知西縣有個大善人,出錢出糧請他們墾荒種田,拚命的往西縣方向湧去,導致西漢水上遊附近的荒地,已經不多了,然後他們就被李泰陸續安置到了白龍江的北岸。

此地原本是隴西郡的臨洮縣,在李泰的前世被稱為岷縣,漢武帝時期,還在這裏設置了南部都尉府,維持地方治安。

在西漢時期的鼎盛時期,整個隴西郡擁有5萬戶人口,可到了東漢時期,由於羌人反複叛亂,整個隴西郡也隻剩下5000戶,而且主要集中在隴西郡的治所狄道縣周圍。

由於臨洮縣已經幾乎等同於被廢棄了,一些中小部落的羌人,就遷徙到此地,繁衍生息,最後徹底變成了羌人的地盤。

此地位於洮水的大拐彎處,不但擁有大片的肥沃土地,而且灌溉條件極佳,可是,羌人不善於耕種,差不多就是刀耕火種的水平,灑上種子就去放牧牲畜了,因此,並不太重視這裏。

可對李泰來說不一樣,這裏的農業發展條件,遠比西縣附近的西漢水好,而且還擁有十分不錯的畜牧條件,他對這裏早就垂涎欲滴了。

另外,此地的防守優勢也很明顯,南邊隻要守住天險臘子口和哈達鋪,就可以阻擋來自參狼羌的威脅,而在北方,有隴西郡治所狄道作為屏障,叛軍的勢力就延伸不到這裏。

仗著自己手裏的糧食多,李泰在臨洮縣附近,陸續安置了5000戶流民。

為了方便供應牧草,也因為臨洮縣要麵對參狼羌老巢的威脅,李泰派遣周文率部鎮守臨洮縣,李安和周良分別率部駐防臘子口和哈達鋪,而西縣老家隻有周武部和李泰自己的親衛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