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氐王和貴族們,名義上可都擔著武都郡的大小官職,在武都郡的各種資料上,都是有名有姓的,李泰直接對他們下了最後通牒:要麼交錢,要麼抄家。
與此同時,李泰以郡守的名義,把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都撤掉,再從氐人中選擇一些人品好,有威望的,再加上李泰帶來的官吏和學生,硬生生的搭起了武都郡官署的架子。
氐人的生活習性早已經跟漢人差不多了,根本就沒有反抗李泰大軍的勇氣,再加上新成立的官署,裏麵的氐人很清楚這些氐王和貴族,這些年所做的勾當,也了解他們的財產動向。
抄家,抄家,抄家,按照名單一家家的抄過去,偶爾有幾家反抗的,也難逃大軍的殺戮,頓時,武都郡官署的倉庫,從原先可以跑耗子,到現在的滿倉滿穀。
緊接著,李泰規定:武都郡從今往後,隻收兩種稅:一種是農業稅,一種是商業稅。
農業稅按照農業收成的一成來收取,雖然比例比大漢王朝的稅賦高出不少,但取消了口賦算賦,以及徭役、兵役等亂七八糟的東西。
農民每年隻交一種稅,總體算下來,實際上百姓的負擔小了不少,尤其是手裏沒有土地的百姓,再也不用托庇到大戶人家,接受大戶們的盤剝了,隱戶將會越來越少。
至於商業稅,目前隻針對各縣城內的店麵,根據他們的規模,每個月定時定量交稅,稅賦比例也是一成。
在宣布新的稅賦製度之後,李泰又向氐人宣布,要為氐人大規模修建農田水利設施,所有的費用由新成立的武都郡官署負擔,所有氐人都可以前來打工,官府將按照出力程度,發放糧食和工錢。
清算稅賦,成立新的武都郡官署,改革稅製,興修水利,這雷霆般的一係列行動,讓所有的氐人目瞪口呆。
剛開始,氐人們以為漢人又要來盤剝他們,可過了不久,最底層的氐人們發現,這一係列的稅製改革,大大減輕了氐人的負擔,而且還可以通過給官署打工,在農閑的時候,賺一筆額外的錢。
更讓他們滿意的是,那些漢人把所交的稅賦,用來為他們修建水利設施,而以前他們的氐王以徭役的形式修建水利,可那些小水利隻是為了氐王和貴族們自己的土地。
而如今,那些漢人修建的水利,是麵對所有氐人的。
一些未開墾的土地,也因為修建了水利設施,變得搶手了起來,人們爭相開墾,要知道,有了這些水利設施,哪怕是剛剛開墾的土地,收成也能有保障。
抄家後從氐王和貴族們抄沒的土地,全部被納入了武都郡官署,賣給那些沒有土地的氐人,沒錢不要緊,可以等秋收以後再給,而且還可以分成3年來還,所得收入也納入武都郡的官署。
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氐人中,相當一部分是漢人,隻不過氐人的數量太多,被掩蓋住了,以為這裏全部都是氐人。
這些漢人見到漢人主導的新官署發威,內心是相當歡喜的,再加上新官署的一係列惠民行動,降低了他們的負擔,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因此,十分支持新官署的行政命令。
更讓他們感到高興的是,新官署又再次宣布,將在仇池山、下辨、河池三地,建設3所書院,上學的孩子包食宿,所有的費用都由官府來出。
一時間,在這些漢人的帶動下,3所書院迅速被填滿,李泰的氐人漢化行動,正式的拉開了序幕。
總而言之,由於在此之前,李泰已經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整個行動如雷霆般的迅速,而且效果顯著。.伍2⓪.С○м҈
整個西漢水周邊的氐人,加起來足有3萬戶,由於這些土地基本都是熟地,畝產可以達到3石左右,因此今年的稅收,武都郡官署一下子就收獲了45萬石粟米。
果然還是當軍閥好,有了穩定的地盤之後,不需要辛辛苦苦做生意,也可以獲得巨額的收入。
留下15萬石作為武都郡官署的費用,以及書院的費用和水利設施的維護費用,剩下的30萬石粟米,都算是李泰的糧食儲備了。
西漢水周邊的氐人已經被整頓的差不多了,下一個要整頓的對象是白龍江周圍的羌族了。
這裏的情況跟氐人不同,大漢王朝在氐人中,還建立過形式上的統治,對於白龍江的羌族,那就隻能是名義上的統治了。
情況不同,李泰的征服方案也不同。
由於這裏的羌族根本就沒有征收賦稅這一說,李泰就不能以清算賦稅的方式,對付這些羌族首領,而且這些羌人主要以放牧為主,經常四處遊蕩,不容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