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大規模的兵力擴充是需要一些時間的,李泰正好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再好好整頓一下自己行政方麵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家庭內務了。
到了李泰如今的這個位置,家務和政務之間的界限,已經不是那麼的清晰了。
聽賈詡送過來的消息說:董旻率領著董家的男丁,以及董卓的孫女董白,懷揣著兩道聖旨,在長安城已經等候了很久了。
這兩道聖旨,一道是董白賜婚給李泰為妾的聖旨,另一道是加封李泰為驃騎將軍,領司隸校尉的聖旨。
盡管李泰已經貌似跟洛陽朝廷翻了臉,可隻要李泰不去主動進攻洛陽朝廷,最後的這一絲臉皮就不會揭下來。
畢竟,在曆史上,西涼叛軍和黃巾軍給朝廷造成了那麼大的麻煩,最後朝廷還是用招安之策,把他們安撫了下來,更何況,李泰沒有聲稱脫離大漢朝廷,更沒有主動進攻洛陽。
這不是李泰慫,這是一個古代政客必須具備的政治智慧,更何況,李泰還想將來通過洛陽朝廷的名義,來個挾天子以迫世家,扭轉世家掌控天下輿論的局麵呢!
董卓臨死前給李泰送來的兩道聖旨,實際上對李泰是十分有用的。
有了驃騎將軍的聖旨,李泰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開府,組建自己的勢力班子,形成類似一個地方小朝廷的東西。
有了司隸校尉的官職,李泰不但可以名正言順的掌控關中和河東郡,就連洛陽周邊,也有名義上的管轄權,原因無他,這些地方在東漢時期,都是司隸州的管轄範圍。
將來如果李泰要把手伸到洛陽去,可謂是名正言順!
可能有人會說,朝廷難道不可以把這兩個官職都收回去嗎?畢竟,朝廷都在討伐他李泰了,區區一個官職,還不是說收回來就收回來。
那是在和平年代,皇帝掌控著實權的時候,隻要有足夠的理由,不會影響皇帝的威信,以及朝廷的威信,反而能加強皇帝本人的權威。
這個時候如果把職位送出去,然後隨隨便便找個理由再收回來的話,洛陽朝廷冊封的職位就變得一文不值了。
這將會產生一個嚴重的後果,那就是各軍閥勢力不再稀罕朝廷的官職任命,也就不會再認可朝廷的權威,甚至會產生大量的自封官職。
曆史上,即便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大漢朝廷的那些重要官職,也沒有胡亂的送出去,胡亂的收回,就是為了讓眾勢力繼續認可大漢朝廷的這塊牌子。
當曹丕自己掀翻了大漢朝廷的牌子,迫不及待的自己當了皇帝,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也都不再繼續維護大漢朝廷了,也都自己稱帝,然後各種官職一頓亂封。
自此之後,大漢皇朝才算是真正滅亡了,三國時代正式開啟。
說白了,當一塊牌子,所有人都認可,就你不認可的時候,你會成為眾矢之的;當所有人都不認可了,你掀翻這塊牌子,很大概率就會成為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塊。
也就是說,此時若朝廷收回了李泰的驃騎將軍和司隸校尉,天下其他的軍閥勢力,不會對李泰口誅筆伐,反而會對洛陽朝廷指指點點,因為這也影響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李泰得到了加封的聖旨之後,立刻在長安城內宣布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