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中原決戰,李泰先手打破袁紹的謀劃(1 / 2)

為了此次作戰,除了周良的白虎軍在井陘口方向,負責牽製袁紹外,李泰向上黨郡方向,集中了馮虎的揚武軍、龐德的揚威軍、周文的玄武軍、高順的蕩寇軍,以及李泰親自指揮的青龍軍和徐晃的重騎兵營,進攻主力達到了10萬人。

除此之外,由於益州方向比較穩定,薑囧的奮武軍被調到了長安,成為了此戰的總預備隊。

原先由風林火山四營擴編的四支守備軍,則分別用於各地駐防,成為此次作戰的屏障。

薑拓的第一守備軍駐守潼關,屏障關中;馬岱的第二守備軍駐守安邑,屏障河東郡,這兩地的防禦,是為了防止曹操突然西進,打李泰一個措手不及。

張繡的第三守備軍,前往戰國時期的長平古戰場,跟高都方向的關羽軍對峙,而張遼的第四守備軍則負責長子縣的防禦,保障李泰大軍主力的後路。

首先打前鋒的是馮虎的揚武軍。

這主要是因為他們這兩年一直駐守長子縣,針對冀州境內的偵察,也是由他們來負責的,對於這一帶的地形地貌,他們是最熟悉的。

隨後跟來的是高順的蕩寇軍。

這主要是因為,蕩寇軍是李泰專門組建的攻城部隊,他們需要盡快趕到邯鄲,打造攻城器械,為攻克邯鄲做好前期準備。

接著是李泰指揮的青龍軍以及直屬的騎兵護衛營,作為此戰的主帥和戰場機動騎兵力量,不能最後達到戰場,而且除了他之外,沒有人可以協調和指揮,這麼大規模的西涼軍。

再後來就是龐德的揚威軍,至於周文的玄武軍,則被留在了長子縣附近,以防曹操率大軍猛攻上黨郡,牽製李泰的後方。

畢竟,張繡和張遼的兩支守備軍,雖然有兩萬多人,且兩人的作戰能力和指揮能力,都比薑拓和馬岱強一些。

可麵對曹操大軍的猛攻,李泰還是有些不放心的,因此,把防守經驗最豐富的玄武軍留在長子縣,是一個比較妥帖的作戰方案。

戰爭,尤其是古代的大規模冷兵器戰爭,作戰節奏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一個原因是,冷兵器時代兵力調動緩慢,每天行軍30公裏,能一直保持下去的話,算是很不錯了,古代很多軍隊實際上每天的行軍速度隻有10到20公裏。

另一個原因是,冷兵器時代的通訊手段落後,依靠及時的掌握整個戰場的信息,肯定是要處處落入人家的下風。

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作戰,往往更加依賴統帥的判斷能力,統帥的判斷是否準確,作戰行動是否果決,甚至會直接決定著戰爭的勝負。

說的簡單點,就是用我方的作戰計劃,打亂對方的作戰計劃,讓對方的作戰行動,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進行。

在大規模戰爭中,一個合格的統帥,最需要考慮的事情,是了解敵我雙方的優劣,充分發揮我方的優勢,盡可能的打擊敵人的弱勢。

李泰心裏很清楚,雖然他是主動進攻的一方,雖然西涼軍的戰鬥力很強大,可兵力數量絕對比不上袁紹和曹操的聯軍,綜合實力也比不上兩家的聯合。

可李泰有一個重要的優勢,那就是他的地盤經營的好,比這兩家都好,糧食供應更加的充足,持續的供應能力也更加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