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 蠻夷婚俗(上)(1 / 2)

王世強聽到催問,卻看著她,半晌不語。

他似乎是不知從何說起,才能解釋清楚他突然毀婚娶親的往事,更說不明白他和樓家的關係。

黃七郎急得跳腿,她也懶得再問,正要皺眉準備下逐客令時候,他深吸一口氣,從袖子取出一隻印滿****的小錦盒,放在了彩禮綢子上,

“這一次離家前,我把要娶青娘的事稟告了父母大人,這玉佛就是母親命我帶來,轉送給青娘的體已薄禮……”

她並沒有去看那應該是裝著一尊玉佛的錦盒。

這玉佛她在三年前曾經提他提起過,是一件禮物。

為了說動王家長房在朝中為官的堂伯父,為了讓堂伯父支持答應他與她的親事,他特意用私蓄收購來一塊絕品羊脂玉,用這玉雕成了一件玉佛。

他也不在意她的冷淡,抬手又從袖中取一封書信,繼續說著,道:

“若是青娘不信,這裏還有我母親大人的手信——前兩次我來時,青娘讓我滾回去叫父母來提親的話,我一直記著。”

她知道王世強身為庶子,他嘴裏的母親,並不是他那身為妾侍的生母,而是他的嫡母。

她見他在親事上糾纏不清,答非所問,要不是黃七郎一個勁地使眼色勸她忍耐,她早就把這信劈麵丟到他臉上去了,哪裏還肯去接信?

他也不著急,凝視著她顏色蒼白,眸光卻更顯瑰麗的側臉,歎息著,

“我聽說,陳家寫給你的信中,雖然沒有言明福建八大綱首,甚至泉州官府也支持這門親事,信中卻提出了你嫁過去之後入籍的事。陳家還許諾能在泉州蕃坊裏,為唐坊人提供三百個入籍的名額——沒有樓雲在泉州府打點運作,陳家是不可能答應這些的。”

她並不出聲,沉住了性子,淡淡看著他,隻是道:

“我也知道你王綱首的本事,知道你們明州城外有好幾處北方歸正人的村落。村裏麵住著的都從西夏、金國逃到南方的漢人。你也正托那位明州通判秦大人,在城郊劃出一片空地,建屋子開田,另外還有五百個名額的入籍——”

“正是如此!大妹子,當初王賢弟不是答應過你,可以讓你帶上坊民回大宋?”

黃七郎見得王世強半晌說不到要害上,隻能親自上陣給他們打著圓場,

“你坊裏的那些漢人匠都是我幫你從金國偷運到唐坊的,我是知道的,別的坊民在唐坊呆久了倒也罷了,他們這些人畢竟還是想回去的——”

她轉了笑顏,看向黃七郎,笑道:

“我雖然答應過他們,一有時機就送他們回大宋,但他們可不隻有五百人。”

王世強慢慢收信回袖。

他在一邊聽著,也明白她當初答應嫁回大宋,說好要帶幾百戶上千人的工匠作嫁妝,其實也就是帶著這些北方逃出來的漢人工匠去明州城的意思。

他那時為了和她成婚,也是一口答應。

兩浙路向來是南方邊地,遷來定居的外國人並不少,事事都有官府的條例可循。

可以先遷來五百人,然後再陸續為她在明州城、台州等地的官府打點,分散居住,免得官府猜疑,如此就可以把想回大宋的坊民陸續接過來。

隻要官府登了民籍,他們就可以和那些北方歸正人住在一起,或者還可以住在蕃坊,那裏住著曆朝曆代從新羅、百濟、扶桑甚至南洋遷到中土的外國人。

日子久了,他們買田置地和本地人成婚,就能遷出蕃坊,至少可以讓後代成為本地人了。

“王綱首的盛情我知道了,我身為坊主,這些事情我自然能為他們辦妥,但王綱首以後再要提北伐的事情,可就恕我不能奉陪了。”

他見她的臉色,知道這一回再不把話說清楚,事情就要不好。

四明王家被趕出唐坊倒也罷了,他七年經營得來的產業被王世亮那窩裏鬥的敗家子敗光也罷了,但她如果真和陳家聯姻,完全倒向了朝中的主和派,他那時說什麼都晚了。

“……區區薄物,讓青娘笑話了。”

他心中下了決心,彎腰打開了繡滿****的小錦盒,仍舊放在了腳下彩禮的綢緞中間,

“倒是這件舊物,還能供青娘一玩。”

盒中羊脂玉佛流光似水,至少能換上一百倍的九杠彩禮。

更難得的是玉質年時久遠,佛像又是名家的雕工手藝,就連黃七郎也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並不知道他隨身帶了這件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