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海盜王的夢想(1 / 2)

海盜王的夢想

“好!”韓慶之痛快地點頭,隨即,拉著已經迫不及待的鄭一官,直奔定海屯內的船廠。

定海船廠,前身乃是沈家船塢。

當初韓慶之收購沈家船塢,就是為了將其擴建之後,打造自己的蓋倫戰艦。

為了保密,他特地將沈家船塢拆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留在原址,負責打造漁船和中小型客船,自我造血。

另外一部分,則屬於研發部門。由沈玉蓉帶領著一批老工匠,搬到了定海屯內。

後來,隨著煙廠的利潤越來越豐厚和戰艦研發進度的深入,韓慶之又不惜耗費巨資,在定海屯單獨建造了一座船塢,以適應打造千料以上戰艦的需求。

因為是從零開始,所以在施工之時,韓慶之就將一些後世隨處可見,打造起來沒有多少技術難度,卻切實好用的工具,給一步到位安裝了進去。

如簡易的手動天車,滑輪組,倒鏈、畜力圓鋸、氣泡水平儀、手動升降台等。凡是他能想得起來的,就能裝盡裝。

以明代末期華夏民間的科技發展水平,這些工具,在技術上隻是一層窗戶紙。然而,由於重儒輕工商的傳統,要麼遲遲沒人將“窗戶紙”捅破。要麼即便捅破了,也未能流傳開來。

韓慶之親手捅破了所有窗戶紙,作為船廠的東家,他親自交代製造安裝的工具,匠人們即便不看好,也不敢違背他的意思。

待工具安裝到位,示範了幾次之後,“真香”定律立刻大放異彩。

非但年輕的學徒、普工們以最快速度,掌握了新式工具的應用。幾個已經白發蒼蒼的匠師,也有事兒沒事喜歡到工具旁邊摸上幾把,同時琢磨如何將其利用到更廣闊的範圍。

這也是大明與滿清的在民風上的不同。

大明即便到了末年,民風仍舊是開放上進為主流。講究“不恥相師”,講究“取長補短”,講究學習外來先進技術為自己所用。

所以,發現西班牙重型火槍更好用,大明朝廷很快就開始大量仿製改進,開發出了斑鳩銃這種利器。

發現紅夷大炮射程遠,威力強,大明官員很快就帶著工匠們,打造出了銅胎鐵芯炮,性能比學習對象更勝一籌。喵喵尒説

而滿清兩百七十餘年,頭兩百年裏卻拒絕接受任何先進科技。直到被人打得滿地找牙,才忽然想起來“師夷人之長而製夷”。

結果卻又光知道亦步亦趨,不思任何追趕改進,拖累整個華夏民族都被西方甩得越來越遠。

正因為眼下的民風,還以開放上進為主流,所以,對揣摩仿製紅毛人的大蓋倫,定海船廠的匠師、普工和學徒們,非但心裏沒有生出絲毫排斥之意,反而巴不得早日吃透大蓋倫的製造技術,並找機會超越之。

而大蓋倫說起來神秘,放在二十一世紀,不過是千噸木製帆船範疇。比起眼下的同樣吃水高達一千噸的木製大福船,又能有幾處不可逾越的技術鴻溝?

在新式工具的輔助之下,很快那些技術難題,就都被一一攻克,並且記錄在案。

要不是韓慶之胃口太大,一開始就對沈玉蓉和整個造船團隊,提出了“模塊化”和“標準化”兩大要求,其實第一艘大蓋倫在兩個多月之前,就可以c駛出船塢,根本不用拖到半個多月之前,才剛剛鋪設完龍骨。

不過,雖然為了滿足韓慶之的“模塊化”和“標準化”要求,導致了第一艘大蓋倫的工期比預計時間延誤了兩個多月。但是,如果現在開始打造第二艘、第三艘乃至第四艘大蓋倫,所需工期卻頂多是第一艘大蓋倫的一半兒時間。

這也是今天韓慶之敢跟鄭一官承諾,隻要原料供應充足,三個半月打造四艘大蓋倫的底氣所在。

將整艘蓋倫船,分拆成不同的模塊,采用標準化加工之後。剩下的就是鋪設龍骨和模塊組裝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