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太空電梯軌道,本來這東西是要一步到位造八條軌道的,現在看來要八合一改成一條大軌道了,先造一條再慢慢擴建。
然後是空間站的建造,如果發射火箭造同步軌道的接駁空間站那聯盟下個世紀都別想造完,必須在不暴露聚變反應堆的情況下考慮更高效的運載方式。
航天飛機?不是不可以,對於擁有微型聚變反應堆的她而言製造個超大功率電推進的航天飛機沒有任何問題。
從運載效率上來講這樣製造的航天飛機效率也很高,每次隻需要消耗少量工質即可實現往返,但問題是這樣做會導致打擊美國汽車製造業的計劃流產。
因為美蘇都有航天飛機,他們的航天飛機表現不必多說,但肯定是做不到一周四次往返往天上送材料的。
還有什麼辦法能把材料送到太空呢?
速度、電推......
有辦法了!
既然隻要速度足夠高就可以擺脫地球重力進入同步軌道,那麼為什麼不用大炮把材料從地表發射到太空呢?
在地底埋設大量電容器,配合超導線路和高能微波相位雷達陣列,就算不暴露聚變反應堆,多建幾個核電站給這個地球大炮充能依舊可以實現從地表發射炮彈到太空的任務。
剛要詳細構思這個項目,萊茵想到聯盟目前的財政狀況臉又垮了下來。
方案可行,但聯盟沒那麼多錢去造質量發射器了。
苦惱的捂著額頭,萊茵覺得自己有點陷入死循環了。
其實如果單就建造而言她有足夠的技術來放出大量自動機器人來進行建造,在北極星造好之後全程不需要一個人都可以。
但那樣做又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要知道歐洲可是個人力緊缺的地方,現在的人們剛適應製造業工人的身份沒多久就出現了大量能夠替代他們的機器。
百萬漕工衣食所係這句話可不是開玩笑的,原本的緊缺勞動力的製造和建築業瞬間就不缺人了,但沒有其它技能的工人會迅速被淘汰進入失業狀態。
失業者沒有事做去隻有去做小販或是尋找更低級的勞動獲取報酬的工作,但服務業現在還未興起,根本沒法提供足夠多的就業。
至於當小販。
說實話,打發失業者上街擺地攤是政府極端無能的表現,因為其隻有在滿足以下條件時才會發生。
1、政府不願意為失業者提供公共部門職務
2、政府刻意維持高強度的競爭,而這結果是在製造了大量失業者的同時也對其他勞動者造成了極端的壓榨,政府願意讓一部分工人在工廠與辦公室裏累死,讓另一群人在街上餓死也不願意通過犧牲自己的利益進行市場管控。
所以萊茵不願意這麼做,雖然以上兩點聯盟全沒有但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大量人員失業沒有保障並造成社會動蕩。
社會無法短時間內無法適應超高速科技帶來的變革導致一係列問題發生,想要改變這個隻有一條路可走。
那就是等待市場慢慢的擴張發展,逐步推出先進科技並擴展新的就業渠道,比如讓正在發展的服務業吸納製造業工人,創造出更多的需求來給中低端工廠提供訂單創造崗位。
這也是之前提到的太空電梯將要創造的建設經濟正循環,也是從超級賠錢貨變成賠錢貨再到收支平衡的過程。
但還是沒錢,還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獲得巨額的金錢,半年十五億的收益在萊茵眼中根本什麼都幹不了。
看來真的隻有借錢這一條路能走了。
。您提供大神鯉魚的盔甲架的帶著紅警到漫威